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

更新时间:2024-02-25 点赞:11763 浏览:4639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推动教学论文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落实学生的语文素养,已成为当前语文课程革新教学论文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不足。本文结合当前教学中有着的不足,以创设氛围、激发兴趣;注重学法引导、落实语文素养;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巧用多种手段,锻炼语文实践能力等四方面探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性创设氛围学法引导优化内容锻炼能力
目前,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很多语文课堂走出了“少、慢、差”的误区,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学生的语文素养却没有落到实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进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组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因此,为了避免“穿新鞋走老路”,推动教学论文学生能力进展,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摆在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眼前一个亟待解决的不足。近年来,我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实践,效果明显。现将我的一些做法简述如下。

一、创设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上,创设与学习内容相融合的优美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其中,产生学习的冲动,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转变学生以往对语文不太重视,以为学不学都差距不大的偏见,使学生由“好学”变为“乐学”,最后达到“会学”,这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条件。
例如,在教学《孤独之旅》时,课前我先创设情境,用多媒体播放《阳光总在风雨后》的MTV,然后用优美的导语导入:“是的,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一位叫杜小康的同龄人,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一段孤独之旅,去感受他的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历程。”接着,我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播放了杜小康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历程的动漫,让学生身临其境,想象自己就是杜小康。然后结合课文感受归纳,学生很快就归纳出杜小康心理历程。我不失时机地又问:“你有没有过孤独的经历,请谈一谈?”学生阅读、欣赏、体验、感悟之后,叩开了心扉,激起了感情的共鸣,争先恐后地谈自己类似的经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一位数学教师在看过初中语文课本后说:“一篇课文这么长,这怎么教呢?”数学教师的感慨实在道出了语文怎样以众多的内容中提高有效性的不足。要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教师要先整体把握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精选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找到突破口,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删繁就简方能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出师表》一文时,我先整体把握本文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然后,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出师”,围绕“出师”二字,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不足,引导学生分组讨论:①在国家危急的形势下,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出哪几条治国倡议?②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刘禅陈述他出师的理由?③在说明出师的理由之后,作为臣下,作者又陈述了哪些内容?学生讨论后,围绕“出师”很快理清了文章脉络,理出:①劝勉后主,提出倡议: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②出师准备和作用。然后,我引导学生明确这其中哪个最重要,使学生理解“亲贤远佞”的重要量。此外,作者还抒怀言志,五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我请学生抒发畅想,假如自己就是诸葛亮,如何作用第一人称来表达写《出师表》时的想法,感受这位两朝开济的老臣心中会翻涌的情感。学生以此为重点讨论、交流、感悟、体验、探究,层层突破,深刻感受到诸葛亮希望后主刘禅能继续先帝遗志,完成“光复汉室”大业的殷切期望和对刘氏父子的无穷忠诚,感受到了诸葛亮忠诚尽责的可贵精神。这样既优化内容,突出重点,又使学生受到思想的熏陶。

三、注重学法引导,落实语文素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巧用教学策略,注重学法的引导,把本属于学生的思维过程还给学生,将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这是提高中学课文教学有效性的突破口。
例如,我在引导性学习《应有格物主义致知精神》时,引导学生分清文体,这篇属议论文。再让学生找中心论点,有的说是“应有格物主义致知精神”,有的说是“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我没有直接判定错对,而是引导学生温习以往学到的议论文知识,归纳总结出论点的三个条件:⑴必须是一个明确的判定;⑵是作者对某个不足或现象的见解或主张,能统领全文;⑶在形式上应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心论点的五个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结尾;④找过渡段或总结句;⑤归纳段意,概括论点。学生根据总结出的规律,很快明确本文的论点是“应有格物主义知精神”,而“中国学生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是论题。于是,我进一步深入,让学生学完本文后,归纳总结议论文的一般写法,列出提纲,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由代表上台列提纲,互相交流,最后归纳总结出议论写作提纲。我让学生现场演讲“做一名有格物主义知精神的现代中国人”,学生依据提纲,很快构思后举手发言,课后还写成了高质量的议论文。学生由课文这个例题,总结出了学习策略,解读规律,不但提高了阅读议论文的能力,而且还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语文素养落到了实处,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巧用多种手段,锻炼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策略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实现高效课堂,就应该打破学科界限,巧用多媒体技术,力求与中学语文教学整合,锻炼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星星变奏曲》时,由于本文是一首典型的朦胧诗,我先运用多媒体展示浩渺星空的图片,配上克莱德曼的《星空》,请同学们诗意地描述星空画面。然后,我再引导学生配乐抒怀朗诵,感受诗意。我利用多媒体先容朦胧诗的特点及诗歌背景,随后请同学质疑。一名学生提出: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教室里一片沉默。我利用多媒体先播放了一首变奏曲,让学生欣赏,再告诉学生,变奏曲是音乐术语,是作曲的基本技艺教学论文之一,即通过装饰、转变时值、转变音符进行方向或次序转变和声或调性色彩等手段,使音乐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以变化的面貌出现,谓之变奏,而系统地运用变奏手法的乐曲叫变奏曲。学生思索后,马上回答:《星星变奏曲》一诗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象,结构对称,基本句式、修辞和一些用语相同或相似。这种情形如同音乐,既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又以变化的面貌出现,所以诗题为《星星变奏曲》。我再引导学生仿照这首诗的结构写诗。学生兴趣高涨,很快学会了这种写法,写出优美的诗歌,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高效课堂,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法引导,优化教学内容,锻炼语文实践能力入手,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策略。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不断革新教学论文让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不断提高,真正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让学生好学、乐学、会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2]《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探讨》,教育科学出版社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