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语文教学断层理由探析

更新时间:2024-04-07 点赞:5034 浏览:1328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已经在全国推行了七、八年,以2004年全国第一批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实施开始,高中语文新课改至今已在全国大多数省市全面铺开。以论述上来看,同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初中毕业生应能很自然地适应高中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但以笔者所了解到的近几届高一来看,很多中等水平的学生却体现出诸多不适应高中语文学习的情况教学论文。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学论文,是什么导致了初高中语文教学的断层?为此,笔者深入浅析了两学段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及两学段的终极考试指导大纲,并对部分学校初高中语文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访谈,发现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有些目标设置上出现了断层,两学段的终极考试指导思想在某些知识要求上有着较大的跨度,初高中语文教学中也有着着普遍性不足,突出体现在以下几各方面:

一、两学段课程标准及教材在体现语文“工具性”上差别较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的界定上是一致的,但实际上,《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四学段(7—9年级),即初中学段的课程目标设定上,更重视的是其“人文性”张扬,而对其“工具性”的特点却体现的不够。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则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并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掌握的要求差别较大

义务教育阶段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是淡化处理。固然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学段的阅读目标中写有“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策略,感受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1]。但在后面的“教学倡议”中又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教学。”[2]在“评价倡议”中也明确说明“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3]。而高中阶段的很多知识点教学则离不开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阅读与鉴赏目标中,提出“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感受出色语句的体现力”[4]。这一目标的实现,语法修辞知识是不可或缺的。

2.对文言知识的要求差别较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学段的阅读目标中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5]。“评价倡议”中规定“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6]。而高中对文言知识的要求则很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阅读与鉴赏”目标中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作用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7]人教版高中课标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教科书共有五个模块,课文80篇,其中古诗文有32篇,占40,相对于初中教材中的文言文而言难度较大,离开了文言词法、句法知识,解读起来难度非常大。

3.对各种文体写作能力的要求差别较大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普遍有着着淡化文体的意识。由于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单元写作练习是编在“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中的,没有相应具体的写作知识先容和文体要求,而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又没有自己的写作练习系统,再加上新课改以来写作上“文体不限”的盛行,致使初中的写作教学越来越侧重内容情感的表达,无形中忽视了对文体意识的培养。高中则对文体要求较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表达与交流”目标中指出“进一步提高记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怀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8]。在“评价倡议”中指出“应关注学生的写作态度和写作水平。论述类文本写作的评价,应考察能否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否用可靠的材料支撑观点。实用类文本写作的评价,应考察学生能否根据此类文本中常用文体的特点和要求,完成常见实用文的写作”[9]。实际上,由于初中作文教学的无文体意识,造成了很多初中毕业生并不能写出规范的记叙文和议论文。

二、中考、高考考纲对语文知识与能力要求梯度过大

细读《2010年河南省中招学业考试语文考试范围与要求》、《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及《2010年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等学校招生考试试卷:语文》、《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卷:语文》,不难发现,中考、高考语文考纲的命题依据都来自于各学段的语文课程标准。
中考考察的内容为“积累与运用能力、浅析与解决不足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10],但实际上试卷体现出的特点是知识型较重,对运用的考察层次较低,真正的运用能力并不能凸现出来。对知识的考察,还是以课本为依据。文言文及古诗词鉴赏选文基本是以课本上的原文截取的,约占试卷总分的13.3。这种考查形式使学生把精力多放在对课本的死记硬背,考前的临时突击,养成了很不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教学时的主要精力也放在课本上,重课内、轻课外,重举

一、轻反三成了时下初中语文教学的通病。

而高考考试能力要求则为“识记、理解、浅析综合、表达运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呈现为五个层级。其中“辨析并修改病句,扩展语段、压缩语段”,古代诗文的阅读部分的“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11]等考试内容要用到大量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而这些知识由于不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考试范围,大多数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并不重视甚至并未涉及。高考对于写作的要求也很明确:“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且要“符合文体要求”[12]。由于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编写的特点,大多数初中毕业生缺乏文体意识,而高中的写作教学执行的则是高考的写作要求,初高中写作教学的断层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此外,由于中考语文大量的试题来自于课内,使得一些学生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课本及课堂,在学习策略上也养成了以识记为主的较低级学法。而高考语文试卷中除背默题之外,一律摒弃课内,这就使得很多初中毕业生以往的学习策略在高中的语文学习中显得不再那么有效。

三、初高中语文教师教学视界和行为上的局限

1.大多数教师教学视界狭窄,教学设计无整体规划

大部分的初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囿于本学段的范围,对于初高中语文知识结构及能力要求缺乏整体的了解,相应地也就缺乏初高中整体教学意识。据笔者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95的初中语文教师没有解读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并且不了解现行阶段高中语文教材知识结构或能力目标。85的高中语文教师没有解读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标课程标准(实验稿)》,不了解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课文及知识能力目标。初高中语文教师对于课标的解读和教材的了解都仅限于自己所教学段,而对另一学段的教学情况教学论文的熟悉大多来自于自己的主观推断。教学视界的狭窄造成了教学中不能以学生初高中六年的整体进展来规划教学内容的情况教学论文。

2.初高中教师教学实施上有着不足,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课程标准和考纲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由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了语法、修辞等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对于这些零星穿插在教材里的语法知识几乎忽视了它们的有着。再者由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淡化了写作文体意识,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写作练习又是附属于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之后,大多数教师的写作教学是以教材的单元设计为指导,教学中缺乏自己的写作练习系统。教学中缺乏了这些必要的语言、语体知识的传授,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正确性、严密性的能力就会受到影响,教学的有效性也会大打折扣。
由于高中语文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起步较晚,特别是在有些省区才刚刚起步,短暂的时间内还不足以让教师们彻底转变一些较落后的教育观念,再加上多年形成的一贯教学行为,使得较多的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倾向于自己对课文的浅析讲授,对学生的课堂介入及质疑重视不够。乃至于高中语文新教材中“表达与交流”部分安排的“口语交际”内容,很多教师以为在教学中能否进行落实得看教学时间是否宽裕。
事实上,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是在不同阶段逐渐提升的目标引导下,在初高中语文教师共同努力下得以实现的。两学段间的各种能力目标的设定和考察评价标准一定要梯度公道,才能使教师按照公道的梯度去引领学生。在全国全面铺开高中语文新课改确当前,探析这些教学断层理由,对于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顺利实施应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注释:
[1][2][3][5][6].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17、20、11、21.

[4][7][8][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8、9、23.
[10]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探讨室。2010年中考·语文[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1.
[11][12]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S].gaokao.chsi.com.cn/gkxx/ss/201001/20100120/62263396-

1.html.

(曹亚平河南新乡市第一中学[老校区]4530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