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多媒体技术,服务语文课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24 点赞:11249 浏览:4647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语文教学手段的革新教学论文,教材编排的变化很大,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策略,寻找适合新教材教学的路子来适应教学形势的进展。作为当今教育界焦点和热门的学生减负和革新教学论文教育是我们创建新教学手段的导航器。那么是否有一种手段既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又能培养学生革新教学论文思维能力,实现教学目标呢?
笔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感受。
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上风
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的职能主要是“传道,授业,解惑”(《师说》)。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在课堂中面对的总是枯燥的、抽象的作品,不可能接触到作品中所描绘的艺术形象,更无法领会到作家的创作意图,只能依靠课本上的文字符号来想象。但这种想象也是“给今天的人换上古代的装束”,与作家笔下人物间隔甚远。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时,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起来,通过此手段处理的教学信息,具有艺术性和强烈的感染力;能使教师讲授的内容变得生动、真切,学生能通过视觉、听觉并用来接受新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作品里的人物形象、言行举止、生活场景等表象;同时又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展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深切感悟作品的内涵。
多媒体教学资料丰富,可利用性高,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多媒体视听手段教学还没有适用于现行中学语文课本的一整套教学软件、碟片、图片。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时间来采集、编辑所需要的视听资料。基本的多媒体视听资料有:作家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图片;反映作品内容的影视剧、歌剧、舞剧、话剧,当代优秀典型人物的专题片;各种科普影片。
这些资料将各种体裁课文中人物、故事场景、事件、物体形象转化成了视听形象。而作为时间艺术的音乐、舞蹈则更擅长展现在一些较抽象的作品中,诗歌中思维和感情的交流与变化、蕴含在文学深处的言犹未尽的作品内涵,常常能被它们体现得纤毫毕现、淋漓尽致。
但如此多的视听资料应如何采集、编辑呢?应根据语文课本风格各异、名家众多、体裁多样这一特点,有针对性搜集、查找、整理相关资料,然后运用计算机制成教学课件。课件的制作在多媒体教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有好的课件,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还有一些课文是没有任何现成资料可以供你编辑的,这就需要教师自己发挥创作才能,可用摄像机或录像机采集教学所需要的素材。这对未曾尝试过的教师有一定难度,但是只要大胆尝试,定会取得满足效果。用这种策略制作教学资料简便灵活,有针对性,是值得推广的。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其运用基础
语文课以体裁上看,无论记叙文、说明文、散文,还是古典诗词、现代诗歌都蕴含着丰富的视听因素。
首先,记叙文中,作者重视对环境、人物肖像、谈吐举止等细节的描写,借助这些来烘托气氛,揭示人物心理和性格。而这一切都具有很强的视听效果。若在教学中针对课文的这些特点,运用视听手段展示出来,会让学生印象深刻且能引起同感,产生刺激效果。
其次,语文课中的古典诗词,文字简约、隽永、意味深长,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此富含意境的诗文想仅用言语表达得尽善尽美很有难度,而以课件形式制作成一段融优美乐曲、风景人物于一体的小短剧,展现在学生眼前,其抽象性就不足为惧了,学生也易于掌握和受到美的教育。
再次,诗歌的教学,尤其是抒怀诗,情感饱满、意境清丽,又极具美感。这种美既通过诗句所描绘的形象、情感体现,又体现在节奏、韵律上。
教学过程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革新教学论文能力
教师在充分具体地准备视听材料后,要制定一个衔接连贯、重点突出、有赏有析、有感有悟、有师生互动的授课顺序,并熟练操纵。这一点也是每一位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现代教育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学生们的感受和想象力创设场景,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其介入其中。如让学生朗读古典诗词,或配以音乐以歌曲形式唱出来,或让学生表演课文经典片断,或让学生创造性的续写故事等等。这样自然而然地达到掌握文章思想内容的目的。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大大转变了传统的单调的教学方式,给语文教学课堂带来了新鲜气味。多媒体视听手段运用于现代化教育进展这一走势,符合青少年求知的特点,并极大地丰富教学的信息量,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影响是深远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