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17 点赞:34261 浏览:15767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
第二板块: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实践活动。(付诸行动)
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本来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现在也正面对一系列环境的污染。(播放家乡的河流及四周生活的环境遭受破坏的场面。)
倡议:开展“保护家乡河”的综合实践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具体分工。如:宣传组负责设计广告语,发放倡议书,号召大榭岛内所有居民都行动起来,为保护家园贡献出一份气力;报告组统计整理学生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并进行归类、总结,撰写好调查报告等。
新课程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学科。”在这一教学片断中通过文本语言的品味,结合课内外的实践,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使精心保护地球、热爱美好家园的情感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真正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了有效的统一。

三、用言语激发学生报恩之心

1、挖掘文本内容,真情补白

(1)直接补白。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学完后,以“我为小兴安岭做贡献”为话题,引导小练笔或进行说话练习。
(2)深入补白。如,《给予树》一课,在圣诞节来临前,由于家里并不宽裕,妈妈担心给孩子们购买礼物的钱甚少;但看见金吉娅买的是棒棒糖时,妈妈是既疑惑又有些生气;当金吉亚说明真相后,妈妈又为金吉娅的所作所为感到兴奋、激动。教师不妨提问引导学生:“妈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通过妈妈心情的变化去感受金吉亚的善良、仁爱和金子般的心。
(3)换位补白。如《假如》一文,作者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学完课文,不妨可以拓展写话练习,“假如你就是残疾人西西,有了健康的双腿,会说些什么?”。

2、策划各类活动,直抒胸臆

结合文本知恩,只是感恩教育的第一层面。此时,我们应创设多种途径让学生把长期压抑于自己内心的,想说又不好意思表达的话语尽情释放,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真正升华到报恩的境界。如,策划《感恩的心》为主题的朗读比赛和讲故事比赛;结合母亲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妈妈,您辛劳了”主题班队会等。此时学生们都纷纷畅所欲言,回顾着一则则平凡的小事,描述着母亲的舐子情深,将亲情感悟化为一句句富有意蕴的诗句。这些真情的话语仿佛涓涓细流,却诠释了一个共同的主题——感恩。

3、鼓励撰写日记,回味恩情

当代学生课业负担重,五彩缤纷的童年早已被这样那样的补习班所替代,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对于身边发生的事情,做人处事的道理,亲情友情的庇护,社会生活的责任和义务等大都缺乏关注和反思。因此,应大力提倡,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通过写父母、写同学、写身边等发生的小事,来促发他们的感恩之心,诱发他们的报恩之情。
感恩能净化人的灵魂,开启人的心智。只有寓感恩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才能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常存感恩之情,学会知恩报恩。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
[3]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案例[M]
[4]李雪丽.小学语文中的感恩教育.教育论坛[J],2007(2)
[5]刘丽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中小学教学探讨[J],2006(10)
[6]林姗姗.小语教学中感恩教育之浅见.小学语文教学[J],2006(2)
[7]窦桂梅《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及点评(二)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