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语文课程教学革新思索

更新时间:2024-04-07 点赞:23459 浏览:1072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通过对中职语文教学普遍有着的不足进行浅析,提出中职语文教学革新教学论文的对策,以利于提高中职生的文学素养,为他们毕业之后的工作奠定扎实的语言基础。
关键词:中职;语文;革新教学论文

一、中职语文教学普遍有着的不足

(一)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专业知识脱节

中职语文课作为文化基础课,应体现实践性,与专业基础课程相挂钩。但迄今为止,无论是统编教材,还是非统编教材,基本上还是按照学科本位的教学方式来编写,重视论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与专业知识及实际运用相脱节,让中职生感兴趣的实践性内容较少。这种编排固然有利于中职生系统地接受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但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中职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自学能力较弱,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难以理解,语文教材内容与当前中职生的认知能力不相适应。

(二)“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教学方式

当前,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大多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中职生如何学的不足。其教学往往是为了完成教师设计好的教学计划,没有充分调动中职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以为,人的学习是一个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过程,中职生不应单纯是学习过程的客体,消极、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而应当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因此,现代教学方式应重视中职生的主体性,改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重视中职生对教学的介入,根据教学的需要公道设计“教”与“学”的活动。

二、中职语文课程教学革新教学论文的对策

(一)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专业紧密联系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教学倡议部分指出“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以及专业课程的联系,创设与职业工作相近的情境,帮助他们熟悉语文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激发他们介入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使他们在介入中掌握学习策略,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目前中职语文课基本上与专业课在知识联系上没有衔接性,中职生不喜欢上语文课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语文课太难,学不会。如诗歌、古文、抒怀散文等等,不仅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够密切,而且这些文章又很抽象,中职生难以理解。教学内容的设置要以实际出发,回归生活,向真实的生活情境转化,更多地利用中职生所面I临的生活环境来设计教学内容。
为了体现专业性,语文课应在不影响语文知识系统性的条件下,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大胆吸收与专业学习相关联的内容,使语文课内容能与专业课相呼应,具有专业特点。语文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不能盲以教材,应对其进行增或减,使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兼顾专业要求并与中职生的认知能力相适应。当然,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编写校本教材来解决这个不足。

(二)突出听说能力和运用写作能力

以职业岗位对中职毕业生普适能力的要求来看,主要是要具备良好的听说能力和一定的运用写作能力。以我校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口头表达能力强的毕业生普遍轻易找到工作,而说、写能力差的中职生往往遭遇较多挫折。口头表达是否正确和流畅,在一定程度上联系到求职的成败。可见,对中职生系统地进行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练习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笔者以为,首先要使中职生能够说较为标准的普通话,以而能正常与他人进行交流。其次,主要学习怎么说,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包括说话的表达技艺教学论文,制约教学论文情绪,留意姿势等。
另外,运用文在各行各业中运用越来越广泛,作用也日益凸显,良好的运用写作能力已经成为优秀职业人的重要素养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运用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内容的安排上,除了完成教材中的练习,还要适当、灵活补充教材中缺失的而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频率高的其他运用文,如便条、书信等。同时,还应当结合不同的专业,调整运用文写作的教学内容,增加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运用文。例如,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应增加欢迎词和导游词的写作等。

(三)培养中职生的人文情怀

中职语文的一大功能是培养学生具有人文情怀。教师的角色由“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情感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进展的推动教学论文者。有了师生联系的同等和谐,才会有的教学氛围,才能培养出情感丰富的学生。
比如,在进行《我的母亲》教学时,笔者通过回忆几十年来的一些小事,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学完课文,学生深受感动,还沉醉在作者的深情中。这时,教师因势利导,举一些常见的事例让大家回忆,尤其是让学生回忆自己童年时母亲对自己的关心,学生的思维变得十分活跃。师生之间只有形成动态的信息交流,才能形成真正的教学相长,这不仅是一种教学形式,更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和谐精神氛围。这种师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智的开发和创造力的解放。

(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索

人生来就有求知,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好奇产生不足,革新教学论文始于不足。而在语文教学中,往往是由教师提出不足,学生被动地接受不足、剖析不足、解决不足。然而,提出的不足是教师主观臆断的,却不一定是学生真正感到疑惑的不足,导致即使学生解决了不足也不一定能达到学会独立思索不足的教学效果。笔者以为,应将提出不足的权利归还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不足,进而解决不足,这样比教师主观设计不足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他们的思维。
例如,《神奇的海洋》一课,笔者在上课一开始就问学生:以平时的看报纸和图书中你们学到了海洋的什么知识?接着相关的不足便被提出来了:海洋的形成理由是什么?海洋的面积有多大?最深的海洋是哪里?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接着让学生查找资料。然后对学生进行指导,并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在多媒体投影上讲解相关的幻灯图片,使每个学生都有介入和体现的机会。最后是鼓励学生对课文质疑问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并发挥他们的潜能。在学生独立思索和质疑的过程中,部分学生还提出了有价值的不足,能启迪老师改善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五)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中职生的文化基础相对不好,开展合作就是很好的解决方式,合作学习既能照顾个别差别,发挥个体特长,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又能体现团结、互相协作的精神。小组合作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积极、主动地介入,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在自己质疑的同时,小组共同解答,以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就要担任策划者,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确立学习内容,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策略。学生以小组形式参加合作与交流,在同一目标下进行分工,这就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介入和体现的机会,形成了主动介入和互帮互助的局面。在教学时,教师布置学习的任务,各小组长就带领大家共同学习、讨论,然后各组代表汇报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看哪个小组讨论得最好,先容得最生动,提出的不足最有思索价值。
例如,在教学《雨中登泰山》时,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描绘出课文中作者的登山线路。之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组织好语言说出登山路线。这样,学生就兴致盎然地围在一起讨论和分工。当齐心协力完成作品后,被推荐的代表负责描述路线,并在黑板上演示出来,学生们情绪高涨,深深地沉浸在学习中,享受着合作成功后的喜悦。这样的合作能淡化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夸大小组间成员的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集体意识,还有助于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的舞台,使他们能得到全面进展。
参考文献:
[1]刘丽华,浅谈如何激发中技生语文课的学习兴趣[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7)
[2]刘彩凤,中职语文教学应与专业相结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