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问

更新时间:2024-04-13 点赞:3743 浏览:85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古人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现代教学探讨也以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发现不足、提出不足、浅析不足和解决不足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培养他们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学生有了疑问,才能打破头脑中的平静,激起思维的波涛,激发强烈的学习愿望,以而留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才不会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

一、培植不足意识

1、榜样引领,唤醒提问的原动力。小学生对成功名人轻易产生崇拜,而且模仿能力特别强,用名人作为榜样去激励他们,往往会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古今中外,因疑而学、因疑而思、因疑而成就大事的人数不胜数。除了给学生讲名人名言、讲名人事例之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以“收集关于好问的名人名言”为专题,进行资料搜集,然后在班上大张旗鼓地进行交流。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自然受到启发,内心本来就好奇爱问的原动力就会被唤醒,纷纷开动脑筋,效仿榜样。
2、营造氛围,激发提问的勇气。小学生年纪小,生活体验还比较单纯,一开始,他们提出的不足必然会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可能是比较幼稚的,有些可能偏离了文本,有些可能过于分散杂乱。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不宜责怪,也不能不予理睬,否则就会扼杀学生提问的勇气。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尊重学生为出发点,努力营造宽松、、自由、同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压抑感和紧张感,让学生无所顾忌,这样才能思维灵敏。
3、创设情境,激发想问的热情。有位老师在教《大江保卫战》时,用录像展现了官兵们扛沙包筑大堤、滔滔洪水中勇救群众,甚至在洪水中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人墙的场景,配上声情并茂的朗诵,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当中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学生自然而然地提出了一系列的不足:这场大江保卫战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这场战斗的作用何在?究竟有多少人介入了这场战斗?人民子弟兵们在这场战斗中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是什么让子弟兵们这样无怨无悔地付出,甚至以牺牲生命为代价?老师根据这一系列的不足,带领学生去读课文,以字里行间寻求答案,学生兴致高,学习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教给策略,提高提问的质量

学生的不足意识唤醒了,兴趣激发了,思维积极了,犹如决堤之水,浩浩荡荡,一发而不可阻止。教师在引导学生保证“量”的基础上,更应让他们知道如何提问才能有“质的提高”。为此,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找到提问的切入点,学会行之有效的提问策略。
1、在题眼处提问。如我在教《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时,在引入课文、出示课题后,让学生集体朗读一遍课题,然后很自然地问学生:“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略一思索后,很快就想到:“苹果是我们很熟悉的水果,里面怎么会有五角星呢?”这个不足问到了关键处,我立即给予了肯定,但是并急于让学生回答这个不足,而是让学生自己带着这个不足去自学课文,以文章找出答案。学生跃跃欲试,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主动讨论探究,终极以课文中找到了答案:原来是换一种切苹果的策略,就会发现里面藏着五角星。学生们还读出了一个启迪:换一种角度想不足,就会有新发现,这是创造。学生获得了阅读的体验,感受到不再让老师牵着走的乐趣,学生的思维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进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2、在课文关键之处提问。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桂花雨》一课时,在学生初步自学的基础上,我让他们找出母亲常常说的那句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然后请学生自由读一读,想想有什么想问的。学生思索后纷纷举手提问:“外地的桂花真的没有家乡旧宅的金桂好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母亲为什么常常这样说?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心情?”学生提出的正好是课文的关键不足,我及时给予了鼓励并引导学生进一步自学课文:“同学们可真会读书,能够自己提出不足,那么老师相信,聪明的你们一定会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自己解决的,对吗?”在这里,老师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激励者的身份出现,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关键句子,联想生活体验,指导学生主动质疑问难,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亢奋的状态,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3、在课文中心处提问。如原来人教版《詹天佑》这篇文章,它的中心句是:“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教学时,先让学生找出中心句,并弄懂中心句的意思,明白句中的关键词语是“杰出”和“爱国”。“杰出”的意思是才能、成就出众。中心句的意思是:詹天佑是我国的一位才能出众并具有爱国思想的工程师。这样,学生就对全篇课文有了一个总的印象。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个中心提出不足,学生很轻易捉住要领,提出两个主要不足:哪些事例体现了詹天佑的“杰出”?哪些事例体现了詹天佑的“爱国”?学生的不足已经清楚地体现了学习的思路,整体把握了文章的框架,这样就便于进一步深入细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或事例,领会课文的内容,感受詹天佑的人格魅力。
在学问上善于问难的人,应当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正如古人所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由提出浅层次的、单个的不足,过渡到提出深层次的、一系列的不足。在学生好问善思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以课文为例,引导学生总结发现不足、提出不足的思索过程,上升为理性熟悉,再进一步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去。如此反复,将使不足意识扎根学生心田,使提问、思索成为学生学习的习惯。
有疑则思,思则明理。学生学会了提问,也就学会了学习,这正是新形势下我们所努力追求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