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习策略指导

更新时间:2024-04-05 点赞:13593 浏览:5815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说到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习策略指导,也许有人以为:语文的教学不就是听、说、读、写吗?又不是数理化,有什么策略不策略的?但多年的自学和教学经验告诉我,语文更要注重策略的指导。“善学者,师逸而功倍”,这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希望达到的教学境界;“教是为了不教”,这“不教”是叶圣陶先生为我们指出的一种教学境界。这两种境界的精神是相通的:教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善学”;当学生通过“学”的实践真正掌握了必要的学习策略时,教师便可以逐步撒手,让学生自己猎取知识,这就达到了“不教”之境,不仅可以“师逸”,而且可收到“功倍”之效。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策略,学生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也就免去了重复讲授之苦。教给学生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寓言、散文的策略,就能使学生形成阅读这些体裁的能力。
下面是我教授寓言的教学过程、策略。

1、先容寓言常识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常用假托的故事,说明某个道理或给人什么启迪。“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托意的话”,可用公式表示(如图):
即作者把要讲的道理寄托在故事里,就成了寓言。
2、讲一则寓言故事,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把这则寓言的寓意说出来,引导学生找出归纳出寓意的策略
(1)讲“驴子与呆子”这则寓言
一个老头和一个小孩用头驴子驮着货物去赶集,赶完集回来。孩子骑在驴上,老头儿跟在后面,路人见了都说这孩子不懂事,让老年人走路。孩子就忙下来,让老头骑上,于是旁人又说老头怎么忍心自己骑驴让小孩走路。老头听了,又把孩子抱上来同骑。骑了一段路,不料,看见的人都说他们残酷,两人骑一头毛驴,把小毛驴都快压死了,两人只好都下来。可是人们又都笑他们是呆子,有驴不骑偏走路。老头听了,对小孩叹息道:“没法子,看来我们只剩下一条路——两个人抬着驴子走吧!”
(2)提问
①为什么两人都不骑驴,而偏要扛驴子呢?(自己没有主见)
②这则给我们什么启迪?(要自信,要有自己的主张、见解)
(3)小结
读寓言,要以内容入手(即故事情节),浅析出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即给人什么启迪)。

3、学生通过前面的知识学习自学课文《伊索寓言》二则,思索讨论下列不足:

(1)赫耳墨斯问了哪几座雕像的价钱?为什么要问这几座?
(2)为什么赫耳墨斯对自己雕像价值的估计与雕像者的回答有这么大的差别?
(3)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
(4)概括两则寓言的寓意。
在讨论中,对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增强学习兴趣;教师适当适时地点拨。
4、作业
发挥想象,给《蚊子与狮子》安排一个与课文不同的结局。
在这堂课中,我先让学生对寓言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通过具体的实例浅析,让学生留下生动深刻的印象。整个过程中,教师处于组织者、指导者的位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总结出阅读寓言的策略,教师用精练、简捷易记的形式板书在黑板上。接着,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阅读课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阅读寓言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学的独立精神,而且这种自己动手概括出来的经验,印象更深。最后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
再如读诗:我们首先要了解诗这种文学体裁。诗偏重于抒怀言志,它总是通过叙事、写景、托物来抒怀言志。用公式表示如下:
了解了诗的特点,上课时精讲《天上的市井》、《纸船》、《我是一条小河》这几篇具有这种特点的诗,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浅析一些相似的诗,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就有深刻的印象,那以后碰到诗自己就会浅析了。在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能够感受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真挚情感。学会浅析诗中常用的体现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它们有什么妙处?是使诗显得形象生动,还是富有哲理?最后了解诗的语言:语言精练、蕴藉优美、有音乐性、讲究变化。
在古文的教学中,要讲究诵读的策略。朗读古文,首先要读准字音,要留意区分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多义字,要会用普通话流利地朗读,不能唱读。其次要正确把握句子节奏,不能读破句子、词语,诵读时要根据作品内容,快慢、轻重、高低、抑扬、张弛有度。诵读还要读出感情,学生要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要和作品中的人和物进行心灵对话,和他们同喜怒、共哀乐。只有这样,才能声情并茂、绘声绘色、抑扬抑扬地诵读好每篇文章。
讲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把文章的神情理趣,通过抑扬抑扬的声调,激趣舒缓、高亢低沉的语气表达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耳与心谋,使学生对古文的意境心领神会。多诵读既能使人感受到优美的意境,以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脉络,又能给人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沐春风的感觉。如:当学生诵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词句时,展开想象,映入眼帘的是江南农村遍野飘香的稻花,耳朵里是预说丰年的阵阵蛙声,人们就会禁不住沉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诗言志,文载情,每当学生诵读完优美的诗文后,闭上眼睛,想想诗文中所写的人和事、所抒的情和意,定然会产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感觉。总之,诵读诗书是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陶冶美好情操、进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极好手段。
有了好的学习策略,实际上就给学生指明了前进的道路,让学生知道该如何下手去浅析各种体裁的文章。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