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为本:语文阅读教学须有情感体悟

更新时间:2024-03-23 点赞:26210 浏览:11915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情感教育是全面进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育人为本”是《纲要》提出的二十字方针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进展规律”进行教育教学的指南。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捉住学科的人文性,将“育人为本”作为教学的根本要求,并贯彻到具体的语文课堂上,特别是情意性很强的阅读教学课堂上,引发学生的情感体悟,唤起学生应有的情感共鸣。解决应试教育带来的“情知断裂”的痼疾。
情知互动是学生“生命在场”的体现。情感是学生认知的心理条件,要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共情式理解”,就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语文是一门表情达意、传道明理的学科,它的情意性决定了学生只有置身情境才能获得对文本的真切体悟。知识的获取、情感的培育都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情知互动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学中不适合径直奔向文本知识。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因而应该捉住语言表达特点,感受语言中的情感因素及情感脉络,确定情感基调和教学目标。学生应该通过阅读来感受情感,理解情感,同化情感,人情入境,领悟意境,接纳新知,使阅读成为一种生命的建构活动。
情感体悟是因材施教的场域要素。课文在阅读之前是一个静止待解的文本,就像一部乐谱经过演奏才会发挥美感效能一样,它必须依靠阅读感悟才能形成丰富意象,天生无穷意蕴。阅读的情感体悟,是学生通过感受、领悟、欣赏等“在场”活动对语言文字进行演绎,推动教学论文情感内化的过程。只有通过情感体悟,阅读才不会像叔本华在《读书与书籍》中所说的那样,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情感体悟需要创设合适情境,借助相应的感知对象来提供良好的暗示和启迪,接通学生自身潜在的生活经验和内在情感。合适情境是具有教育效能的“情意场”,是因材施教的场域,情感体悟是因材施教的场域要素。以建构主义哲学看,情感体悟是建立在个人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因而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可以主动地进行适合自己状态的体验感悟,自主地因“材”质的高低来选择受“教”的深浅。
情感教育是学生全面进展的“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极”。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教育是全面进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学生全面和谐的个性。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既是由情感在教学中的功能决定的,也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升华情感,是一种学习目标,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作为学习目标的“情感体验”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习方式的“体验情感”是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注重情感体验”;在教学倡议中提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学生的情感体悟,在主体心灵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张力场中,可以通过想象、移情、悟解等多种心理因素的交汇,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获得新的作用。体悟得越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个体加以灵活运用的可能性就越大,就越能成为真正作用上的积累。
情感体悟以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全面进展等方面体现了《纲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也反映了教育工作育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因而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不可忽视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