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语文教学观念推动学生全面进展

更新时间:2024-02-09 点赞:11527 浏览:470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3)组际交流,评价激励。小组的交流只能是一个小范围内的集思广益,在组织交流的思维撞击下,还会冒出一些理解更到位,更富有创意的答案。通过“组际交流”后,教师应利用较短时间,对各小组所反映出来的学习量和质进行单项和和综合评估,利用简洁明快、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表扬肯定、符号记分)来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

三、语文教师以“封闭”走向开放,强化语文同各科教学、同生活、同社会的联系

以自主性、差别性、开放性和体验性为主要特点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传统学科知识学习相互割裂的局面,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和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习能在不同内容和策略的相互交融、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和运用能力。

(一)突破学科界限,鼓励多角度进展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他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策略去获取知识。”因此,教师要开放教学内容,关注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让他们使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和策略来充分地开展自主学习。如有的孩子擅长用表演来体现自己的情感,有的擅长与唱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则喜欢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学中要尊重每个个体的智力特点,让他们的特殊才能得到展示,才是尊重个性的体现,才是关注人的个性化进展的体现。如《狼牙山五壮士》,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语言家”选择了讲故事,“画家”选择了画连环画,“艺术家”则选择了演课本剧。这样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策略,给他们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体现了各学科的相互融合,也使的语文观得以体现。

(二)课内外结合,优化教学资源

语文学习的空间十分广阔,语文能力的形成的渠道非常多。课堂学习只是给学生语文引一条路子,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不只来自于书本和教材中,各种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探讨学习,拓展视野,丰富生活,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到生活中去解决课堂上产生的疑问。把生活中的活水引进语文教学当中,多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如课外阅读活动、课外写作活动、课外口语交际活动、课外综合性语文活动(既要有语文学科的特点,还要与其他学科产生联系),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作用,才能感受到探究的欢快,才会形成有用的学习本领,才会获得成功的体验,才会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在学习《山中访友》一课后,学生兴趣盎然,都有进一步了解探究的愿望,教师就鼓励学生课后搜集大自然中的“朋友”资料(文字、图片、声音等),下一课时进行学生交流小型活动课。在第二课时中,学生带着自己精心准备的成果,积极交流,乐此不疲,效果明显超过以往。
因此,语文教学要以课堂为依托,向课外延伸和拓展。只有注重学生多方面的语言实践,才能开发学生多姿多彩的创造才能。
作者单位:甘肃省高台县巷道学区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