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

更新时间:2024-01-16 点赞:11088 浏览:4636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巧妙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让语文课堂出色纷呈。本文以信息技术丰富课堂容量、美化教学情境、突破重难点、优化信息反馈四个方面结合教学实例进行了论述信息技术如何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以而让孩子学得更充实、更欢快和轻松。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
21世纪将是一个崇尚革新教学论文的世纪。社会的进展和进步、现代科学的日新月异为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进展机遇和更加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条件下,我们提倡革新教学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倡导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革新教学论文教育教学方式无疑是符合时代进展潮流的举措。
《基础教育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推动教学论文信息技术与学科学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上风,为学生的学习和进展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传统的以课堂、课本、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进展的需要。教师已不在固守着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投影仪和幻灯片已不能满足需要。多媒体技术正在成为课堂教学的新宠,正深刻的影响着常规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是顺应时代进展的要求,也是顺应教育革新教学论文进展的要求,多媒体技术作为课堂教学革新教学论文寻求突破的关键点,作用重大。
通过教学实践,我以为可以以以下几个方面借助信息技术的上风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让语文教学能锦上添花。
—、丰富课堂容量,让孩子学得充实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课堂容量大大增加,学生单位时间所获取的知识和信息量得到更大的拓展。众所周知,单位时间内多媒体给我们展示的知识容量是传统教育教学无法相比的。通过多媒体技术,我们教育工作者可以把自己所掌握的东西尽可能多地教给学生,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
一位老师在上《一个村庄的故事》这课时,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登录“中国环境网”,力图在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情景下,引导学生根据网上有关的环境保护知识重组、综合、构成有机整体,以期在信息获取、思维碰撞、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构建新知。师生通过浏览“我国环境保护”,收集到我国最新的环境保护数据资料,再加以对这些信息资料的加以处理,就使教材给予学生的间接经验内化成学生自得的直接经验,潜移默化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这样出色的课堂,真的让人留恋着不愿意结束呀!
此外,网络是一个资源开放的平台,犹如一个“知识的海洋”,浩瀚无比。利用网络共享的上风,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中学生机可以随时访问教师主机,获取主机上的大量资源,也可以让学生机之间互相交流信息,还可以连接Internet直接搜索想要的信息,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加有兴致。

二、美化教学情境,让孩子学得欢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老师,首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先喜欢上语文。只有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生才能专注于学习,其汲取知识的效率也将大大提高。而要维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相对于传统教学的单纯的语言讲述,多媒体所展现的色彩鲜艳、音色动听、画面活泼的视频、音频、图画、动画等,无疑更能调动、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它所创设情境的真实性、形象性、趣味性是其它媒体与手段无法媲美的。

1、音乐营造氛围。

音乐的感染力是无庸质疑的,恰倒好处地运用音乐,将更有利于推开孩子的心扉。教学《月光曲》这篇文章时,由于很多学生几乎都没有好好欣赏过这首动人的曲子,所以我先是播放一段优美的《月光曲》,引领全班孩子一起来静静地聆听这首优美的曲子。给学生营造出一种学习的良好氛围,然后让学生伴着音乐畅谈自己的感受,再顺势引导学生学习本文。

2、图片创设情境。

良好的情境能使人赏心悦目,兴趣昂然,小学生的思维轻易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一定的情感,以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更能把学习和欢快连在一起。采用多媒体的信息技术能让呈现的教学内容声、画同步,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将那些阔别孩子生活和抽象的意境,以形象逼真的形式在他们眼前再现。学习《秋天的图画》这篇课文时,我在课件导入部分向学生展示秋景图片,营造秋的氛围,以直觉形象上给学生以感染。同时,引导学生发掘秋的丰富内涵,说上自己的感悟和赞叹。既诱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入了一种情景,无论是以直觉上还是理性熟悉上启迪深化学生对秋的熟悉和感悟,为学生下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以及拓展文本作了铺垫。
当然,营造氛围不仅仅限于音乐、图片,还可以是影片、幻灯片等。它可多角度地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感觉等,也可运用多种手段来营造切合文章主题的环境,使学生仿如亲临其境,亲历其事,以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突破重难点,让孩子学得轻松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能使学生感官接受较强剌激,进展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降低学生熟悉的难度,化难为易。在教学中我们捉住课文的重难点,利用多媒体体的上风达到“居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
在《月光曲》的教学中,为了突破“分辨文中哪些是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出的联想,特别是这个曲子所描绘的音乐语言”这个难点,教学伊始,我就引进多媒体演示乐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并配以深情并茂的语言解说,让学生感知音乐的语言内涵,这样在后来出现《月光曲》描述的文字时学生就会分辨出来,很轻易突破教学难点。《月光曲》的教学重点是感受贝多芬创作作品时的心情,利用信息技术就能实现课内外的整合,学科间的整合,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中主人公的情感,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两个有关的音乐故事《对牛弹琴》和《伯牙摔琴》,让学生感受“知音”对于创作者在创作作品时的重要量,再引导学生深入品读课文,便不难理解贝多芬在巧遇盲姑娘这位知音后的心情,以而产生创作灵感。

四、优化信息反馈,让学生学得更好

以信息论的角度来看,课堂是信息活动最集中也是最活跃的环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断输出信息、吸收信息,其间不停地进行反馈。教师以反馈信息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程序;学生以反馈信息中了解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进展情况发现并改正错误。假如教师能在这个过程中及时捉住有利时机,迅速有效地处理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信息,实施最切合实际的教学案例,就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以往的课堂上教师对出现的大量信息总感觉力不以心,很难直接、有效地进行反馈和评价。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实现教学内容和实验现象的回放,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来判定自己理解正误。这种信息交流简单明了、容量大,有利于突出关键点。此外,以往的作业反馈不仅信息交流量少而且写在本子或试卷上的作业效果大多数同学看不到,印象就不那么深刻。有了信息技术就可以把练习中具有代表性的不足,或学生的优秀作品做成CAI课件或直接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在教师的点拨下,大家加以浅析、评价,不仅可以对重点和难点重复再现,加深学生的学习感受,也可以使学生得到享受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成就感、自豪感,使他们对学习布满自信心。学生的课外作业及进一步的学习探讨,还可通过网络与与教师及时交换,使课堂延伸到课外。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深深感受到课件等多媒体制作上难度大,工程复杂,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因此信息技术一定要用在刀刃上,用得恰倒好处。否则先进的教学设施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的教育思想,教学革新教学论文只是成了形式上的变化,没有实质性的变革。
假如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才能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因课制宜、因需所取、因势利导,勇于进取,不断探讨,扬利去弊,努力使新语文课堂这朵鲜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姿,让语文多媒体教学折射出多彩的光芒。
参考文献: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讨》人民教育出版社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孙永涛《不足与对策》江明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版
《革新教学论文学习论》红旗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