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一些思索

更新时间:2024-04-04 点赞:10888 浏览:4479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作为现代化教学工具,电教媒体运用为语文课堂增色不少,完善了语文教学方式。但实际操纵中,很多教师模糊了其工具作用,电教媒体喧宾夺主。针对这一近况,本文通过对电教媒体的工具作用浅析和教学实例,提出一些电教媒体的运用思索。
[关键词]电教媒体;电教媒体教学;语文教学;比例式板块结构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深入,电教媒体教学已经基本走入了城乡课堂。电教媒体以其直观性、可视听等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大放异彩。它以强有力的方式表达了丰富的文字内涵以及深邃的思想意旨,大大充实了课堂内容,在学生的兴趣引导方面也起着很大的作用。但利弊相生,过于追求媒体效果有时候课堂就成了声光影的“电影”世界,这样的课堂以表面来看,确实不乏“轰动”效应。然静而深思,课堂上的知识真正传授了多少?学生到底有了哪些收获?那么怎样让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达到运用自如的境地呢?我想结合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媒体为用、目标为导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将初中语文划分为“比例式板块结构”即: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作文一2:4:4。语文基础知识在初中阶段基天职为拼音字形,词语运用,病句,句子排序,文学常识,语法知识和修辞知识七个板块,这些知识考试比重在20%左右,语文考试中一般通过选择题综合呈现。《语文标准》中也不主张系统地讲授修辞知识和语法知识,我以为在平常的教学中这些知识点让学生理解了以后就可以通过练习和夸大板书得到提升。而阅读涵盖面广,在初中阶段大体划分为古诗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和文学作品阅读,在升中考试中所占权重在40%左右。作文教学在《语文标准》中提出“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考试占40%。根据这个结构方式,教师教学施重一目了然。以多年的考试情况来看,现在学生面对的两大困难不外乎阅读和作文。在阅读方面很多老师企图通过大量的阅读练习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方面也指望着日记、周记和大作文练习来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过去我在教学方面也犯了这样的错误。如今我使用了电教媒体的教学后,慢慢发现:巧妙运用电教媒体,会不自觉的提高你教学的魅力和效果,可见利用电教媒体教学势在必行。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明确传授知识是目的,电教媒体是手段。明确好教学目的后,让电教媒体为你服务。而不是盲目以网上下载一个课件,或者播放一个录音,导致干扰了甚至直接代替了你的教学。电教媒体始终是你教学的一种工具或者手段。有些老师由于下载了他人的课件,失去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设想,这样,肯定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工具的使用切记要三思而后行。
2 铅华洗净,素雅存真
课件的设置应该“素雅”。初中语文教学,知识性增强,儿童的趣味性减弱,而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在心智上还未成熟,易受暗示性强,根据心理学的浅析,人的留意力可以分为随意留意,不随意留意和随意后留意。课件假如在旁边有太多的点缀或者夸张的音乐时,势必影响知识的传授,分散孩子的留意力,造成孩子对与知识无关的不随意留意。在自定义动画的时候声音和方式我以为都宜于简捷,不要用夸大型、华丽型,声音也宜静音。但是在阅读答题策略的提示和作文教学的策略夸大和语言比较时,我就会在文字的颜色上加以区别,呈现时以放大或者旋转的效果出现,以吸引学生的随意留意。初中语文课文的教学,我都坚持自己做课件,一是契合自己的教学思路,呈现正确的教学目的;二是在这个过程中熟悉了教学的流程,对电教媒体的驾驭也渐渐达到一个运用自如的程度。我设置的课件一般以白色作为背景,结合课文特点适当运用箭头总汇和基本流程图,课件层次清楚,文字内容成为了课件的重点。学生的留意力自然也不会分散了。
3 媒体助教,贵在为巧
电教媒体在阅读教学中怎样运用自如呢?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大多隽永精美,由课内的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这一点巧妙设置好了,学生自然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以小说的阅读为例,在教学初三语文课本中的《故乡》时,我对本文的教学目的大胆进行了设置,一是学习人物形象的刻画策略,二是掌握比较手法的运用,三是学习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主题。我以为只要学生能达到我其中一个预期的教学目标,我的教学任务也算是完成了。第一个教学目的,学习人物形象的刻画策略,学生在初一初二的基础上,已经基本掌握了描写的策略,但是都停留在论述上。如何让学生有善于描写的能力,我企图将阅读和写作相融合。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正确。只有将读书和作文结合起来,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高度浓缩文章的内容为一个“变”字。第一课时,前后呈现两组图画,二十年前后的“闰土”和“杨二嫂”,以视觉上对学生形成一个冲击,让学生仔细观察后,用自己的语言以人物外貌上来进行描绘,投影几个同学写的片断,然后以文章中找出相关描写进行比对,这样大家一起讨论辨别,找出描写之所以成功的理由所在,让学生明白人物外貌描写的策略,在于反映人物内在的心理状态,以而体现文章主旨。
《故乡》中人物的语言描写也是一个很有特点的地方。其中杨二嫂的尖酸刻薄,闰土的木讷迟钝,都是很有代表性的语言。那么如何来刻画人物的语言呢?我截选了三段代表性的影视语言,一段是影视《河东狮吼》中柳月娥的说辞,一段是电视《蜗居》中的海萍的婚姻说,一段是《亮剑》中震撼人心的一个片断,八路军独立团骑兵连与日本骑兵联队的数次冲杀后,剩下骑兵连连长一个人,并且他的左手被砍断,但是他依然高喊冲锋的口号“骑兵连,进攻!”,倒在沙场之上。看了这三段影视语言后,让学生展开讨论,人物的语言描写该有怎样的特点也就不言而喻。明白了怎样进行语言描写后,我以初中课文中选取了几段代表性的语言描写,故作改动,让学生去发现有什么不妥。第一段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里的“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牢牢地盯着我。”改成“孩子,你告诉妈妈,羚羊木雕你放哪儿了?’妈妈的目光牢牢地盯着我。”第二段八年级上册《芦花荡》里的“老头子说:‘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改成“老头子说:‘小心点,鬼子的探照灯可能会照到我们的。’”第三段八年级上册《老王》中的“我谢了他的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中的一句话改成“他赶忙止住我说:‘别啊,老朋友了,几个鸡蛋只是我的一份心意,哪里还谈得上钱呢。”我将这三段话投影出来不做任何评价,让学生自己揣摩,感受语言改写前后的异同,以而总结出语言描写的规律。在此基础上设置一个情境——妈妈改了一个新发型,爸爸回来了,说“怎么弄成这样”,或者爸爸说“哟,今天你可真漂亮。”在这个基础上分别写写妈妈的语言。前面有了论述做铺垫,有了范例引路,此时这个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自然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在这个单元教学之后,我成功上了两堂作文课,一堂课是运用比较衬托的方式多角度刻画一个人物,一堂课的重点我定位于运用环境描写来达到情景交融的写作。在练习如何写情景交融的记叙文时,我以《故乡》中选取了一幅“乡村萧索图”,以《春》中选取一幅“和煦春风图”,以文字、画面、朗诵多种角度对学生进行感染,让学生感受一幅美丽的图画往往蕴含着作者浓重的情感,如何让情以景显,情景交融,教给学生这种手法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学生那种生硬叙述的策略,为文章增添了不少色彩。
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占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电教媒体的活用,巧用,将会使语文教学更加灵动起来。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