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13 点赞:25454 浏览:11853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本文试以开放式课堂的论述依据、新型师生联系及教师作用、放之有“度”等方面诠释。
[关键词]探讨性学习新型师生联系教师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一种同等对话的过程”。既然是对话,就有对话中的差别,正所谓“一千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个文本的解读,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不同的理解。而“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要求教师构建开放式的语文课堂,即在课堂教学中要敢于放手。

一、开放式课堂教学植根于新课标的探讨性学习

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要学生做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钻研能力,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用一些类似科研的方式去研读教材中的一些现象、把握规律、获取知识、占有资料,运用有关知识触类旁通地去解决相关不足,这就是探讨性学习。探讨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不足、提出不足、以而解决不足的能力”为基本目标。探讨性学习是“开放性”的学习,是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培养革新教学论文精神和革新教学论文能力。为了适应新课标探讨性教学的转轨,就需要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学。它以不足为中心,让学生独立思索、探讨、探讨,辅以教师适当的点拨,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敏锐的眼光、独立的思索力和创造力。

二、开放式课堂教学需要建立新型师生联系

语文课堂教学中,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重建一种新型的师生联系,重构一种新的教学生活,是十分必要的。而这种新型师生联系首先要求教师确实以同等的地位介入到课堂教学中,以同等的姿态和学生共同探讨知识、解决不足。课堂上,师生实现角色转换,教师可以以讲台上走下来,由前台的“演员”转变成幕后的“导演”;学生可以以讲台下走上去,由台下的“听众”变成台上的“演员”。让学生由静止被动的“录音机”变为去捕捉知识信息的“摄像机”,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学习。如《雷雨》中对周朴园的评价已成定论,但有一个学生表示理解周朴园,以为他是真实的,假如让自己去选择,或许也会和周朴园一样,并且现代社会的很多人远远比周朴园龌龊得多。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虽未达成共鸣,但我佩服学生的真诚和敢于以不同角度思索不足。我想,让学生自己去思索、体味、揣摩、探求,这样有利于培养其“探求知识本源,求得知识归宿”的正确思维习惯。

三、开放式课堂教学仍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的主体体验,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浅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珍惜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感悟,注重多元理解。但夸大多元理解应符合文本的价值取向,而不是信马由缰。“放”,即在一定的时间内完全放给学生,教师不加任何限制,学生可以下位,自由讨论,时间一到即各就各位;“放”,还指教师的讲析可适当拓展,旁征博引,但最后要回归教学目标上。有放有收,有自由有纪律,有个性有共性,体现了一种驾驭教学的艺术。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高屋建瓴式的俯瞰,这就要求教师更加深入地备教材、备学生。在具体操纵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一个出色的导入,以激发学生阅读与探讨的兴趣;理解起来有深度的篇目,可补充一些材料,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此外,开放的课堂学生的思维必将处于一种相对开放状态,他们对不足的理解、对事物的看法也必然是多角度、多方面的,这势必造成其对同一不足产生的熟悉各异,有的甚至可能是完全错误的。这时,教师应本着既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其获得正确认知这一原则,客观地对学生的熟悉加以评价,尤其要对一些大是大非不足做出明确的评判,以而发挥教师调控教学的主导作用。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主导地位应得到充实而又巧妙的发挥。

四、开放式课堂教学要“放”之有度

语文课堂的开放的“度”受教学目标的限制,课堂无论怎样开放都必须明确这堂课应该让学生在知识、情感、能力等方面有哪些收获。让课堂变得开放一些,其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淡化教学目标,而是要转变以往僵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更好的学习环境下,以更好的学习方式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不即是离题,课堂上师生思维飞扬,聪明涌动,要既放得开又收得拢,主导作用在于教师。
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只有坚持服务于教学目标这个条件,教师持之有度,才能保证语文课的“语文味”,才能保证语文教学的开放是真正的开放。
[参考文献]
刘俊林《正确熟悉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的开放性》
(作者单位:河北衡水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