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也要讲八字“宪法”

更新时间:2024-02-11 点赞:16700 浏览:7086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0)03-0146-02
随着新一轮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这当然是件大好事,同时也应当看到,很多观点固然很独到、很新奇,但操纵起来,往往又不好把握。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还是要讲求实效,即真实、朴实和扎实。一定要重视“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教学,简称为语文教学八字“宪法”。
1“字”
汉字是我们学习母语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必须捉住这一主要内容进行练习。如:教“人”字,学生掌握了字音、字形后,接着让学生组词,学生说出了“好人”、“大人”、“人们”等词,再启发学生用所组的词说话,学生们说出“爸爸是好人”“我们要听大人的话”等。使学生在组词造句中逐步理解这个字的意思。
2“词”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结构单位,掌握常用词语也是阅读的一个最少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句,使词句教学做到有章可循。中年级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不能直接给出解释,也不能让他们按字典解释照搬,而应结合课文,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如在《掌声》这篇课文中,“忧郁”和“歧视”可以放在一起来指导,这两个词固然都是在课文的后半部分才出现,但含义在前半部分已经显露出来。例如第一自然段:“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这实在就是英子忧郁的体现,而英子为什么会这么忧郁,上讲台时又那么犹豫呢?就是由于英子很自卑,害怕同学们歧视她。在这样的语境下来理解“歧视”,学生就能知道这里“歧视”的意思是“看不起”。教学中多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意,让他们学会在具体环境中感悟学习与运用语言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
3“句”
句子是表情达意和组成文章的基本结构单位,要理解任何一篇课文的思想内容,都必须正确地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要结合语言环境进行词句练习,词句假如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则很难弄清它的正确含义。阅读教学中,就要联系它所在的语言环境,进行一番挖掘、体味和揣摩。让学生在挖掘中明白一个词有多个作用,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应有所选择的道理,培养学生领悟具体词句作用的能力,让学生在体味和揣摩中品读词句的具体语境,生发对词句的探究兴趣,为积累做好准备。如,在学习第一次掌声时,有这样几句话“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思索:(1)为什么骤然间会响起热烈、持久的掌声?(随机理解“骤然”)(2)英子为什么会流下眼泪?让学生结合前面的句子理解,“低下了头”感受到内心害怕,“犹豫、慢吞吞”感受到矛盾,随机理解“犹豫”。“眼圈红了”感受到痛苦、难受。
4“篇”
加强朗读练习,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句子含义,把握段篇情感。篇的教学是在以上各环节知识的积累基础上得以完成的,篇的教学是阅读理解综合性的心智活动,它不仅靠学生的阅读心智活动,更是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字词句段阅读理解的基本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古语点出了读的重要量。反复诵读,可以使学生以读中感受词句的意思与所表达的感情。读的形式各种各样,如默读、小声读、齐读、分角色读等,特别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多少感情、语气都在那轻重缓急、抑扬抑扬的琅琅读书声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达到背诵,语言仓库的积蓄就会逐渐增加。因此,在篇的练习过程中要重视读的练习,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多读、多思、多记,将文中优美的词句转化为自己的内部语言,这样自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5“听”
科学地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传统作用上的“听”,是学生听教师讲课的“听”,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听”。素质教育作用上的“听”,不但要培养学生主动听的兴趣,而且要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听的态度和习惯,更要培养学生科学地听的策略。
培养学生主动听的兴趣要求教师上课要有趣有味,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发挥听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学生广泛地听,不仅听老师的,也听同学的、家长的等。听的形式和手段可多样化,形式如小品、朗诵会、演讲会、故事会等,手段如录音、影视、录像等,以而养成学生主动接受、质疑和摒弃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态度和习惯,主要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听时要有尊重对方的态度,姿势正确。听的过程中,要有点头、微笑、关注之类的眼神、表情及简短的语言表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话,允许发表不同意见,但不得讥笑或进行人身攻击;培养学生掌握听的科学策略,主要要求学生集中精力于说话人和所述的话题,留意唤起相关的知识、资料、概念、想象,形成有关这个听题说些什么,为什么这样说的熟悉。对听到的词句及中心不足都要有心理反应以及认知上的反馈,并在听的过程中能够经常、快速地总结,评价所听到的内容,区分主次,自觉形成整体观念,并牢记需要记忆的内容。
6“说”
多形式地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说是用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传统作用上的“说”,是教师的事。假如学生说,也只是课堂上回答不足。素质教育作用上的“说”,是一种学生主动用自己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的技艺教学论文练习。因此,这种“说”的能力的培养,要讲科学、有计划,要划出说的时间、定出说的任务,给出说的环境,订出说的标准。儿童说话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事情,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必须以小抓起,持之以恒。小学低年级是学习语言的启蒙和过渡时期,是掌握语言的关键阶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捉住这个黄金时期,采取多种形式,如创设情景、结合活动和日常谈话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7“读”
内外结合,培养学生读的能力。传统作用上的“读”,往往重精读、朗读,轻泛读、略读,轻能力练习。素质教育作用上的“读”,在重精读、朗读的同时,更夸大泛读、速读的能力练习。首先,重视培养学生的精读能力。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语言练习形式,是语文教学的一把钥匙。教材中的篇章是经过科学筛选的范文,具有典型性、科学性、实用性等特点。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读的趣味点,对范文的布局谋篇、风格特点、深远意境等进行生动的浅析、点拨,使学生想读、爱读,终极达到理解文章、为我所用的目的。其次,要练习学生泛读能力。切实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课外阅读量。一般要求泛读量在精读量的四至五倍,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教师略加引导。让学生在泛读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读书的速度,形成速读能力。
8“写”
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写的能力。传统作用上的“写”,往往只是一种被动的应试练习。素质教育作用上的“写,实际上是一种观察生活、思索人生和表情达意的革新教学论文方式,是一个布满活力的心理、行为过程。素质教育作用上的写作练习,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景、物、人、事,思索其中的情与理,表达时做到正确、鲜明、生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的过程中,仅靠传授写作策略是远远不够的,要着重对学生的构思革新教学论文阶段进行科学指导,分层次扩充写练的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批改办法,并及时加以讲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写作练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以记叙熟悉的生活和描写熟悉的生活对象为主,引导学生能写自己所想的内容,以而克服写作练习中的盲目性和畏难情绪。写作练习与观察、思索密不可分。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积累各方面素材,通过实际体验,唤起他们的思维和兴趣,写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必要时,教师可进行“下水”指导,以防空谈、泛谈,发挥示范、激励作用。
总之,学生字、词、句、篇的学习是一个门路练习、积淀与提升的过程,我们一定要迈好开始的“小步”,中间“不停步”,才能迈好之后的“大步”。循着语言学习的轨迹,步步落实,我们的字词句篇的教学肯定会有明显的效果。同时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练习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它们相互推动教学论文,相互配合,相辅相成。这八字共同构成小学语文素养提高的基本内核。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