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审美环境营造

更新时间:2024-01-12 点赞:3506 浏览:9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实践证实,缺少一个富有诗意的审美环境,就不可能有学生人格进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富有诗意的审美环境,以塑造学生的人格。

一、善于创设出特定的教学情境

以体裁上看,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有凝练、蕴藉之美;散文有清越、隽秀之美;戏剧有动作、对话(唱词)组成的冲突美;小说有人物、环境、情节构成的整体美;议论文有严谨、缜密的逻辑之美,等等。以内容上看,有的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美,有的歌颂了英雄人物可歌可泣、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有的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真挚、无私的友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捉住教材中的那些反映健康情操和美好心灵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以塑造学生的人格。

二、转变提问方式,进行有效提问

学生在学课文尤其是学习一些经典之作时,思想上往往是困惑迷茫的。他们常常不知道作品好在何处,应该学习与鉴戒什么。即使偶然有一些体验与感悟,也往往是凭借直觉,无法以论述上加以诠释,也无法用语言加以表达,处于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以熟悉论上来说,远远没有达到“自觉”的程度,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点拨。而以教师方面看,能有效地引领学生直切文本主旨,让学生在心灵上有所触动、在阅读理解能力上有所提高的,倒不是什么滔滔不绝的讲解,而是一些精当的具有启发性、探讨性的提问。实践证实,切合学生与课文实际、引人深思的教学提问,有助于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掀起情感的波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进行有效的提问。

三、增加课堂形式的多样性

法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气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励。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形式应具有多样性,不能拘泥于“一对多”的简单讲授方式,应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组织讨论、加人互动元素等,通过诱导、唤醒,鼓励学生自觉自愿介入,以而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最佳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荷塘月色》一文时,可制作这样内容的课件:优美而典雅的名曲,配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加上优美清新的画图和一目了然的内容图解,还有教师画龙点睛的评析,以视觉、听觉等多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感受现代信息技术魅力的同时,又感受到了《荷塘月色》中的意境之美、情趣之美和人性之美,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这是一种惬意的、赏心悦目的教学境界,是一种教学艺术化和教学科学化完美结合的体验。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