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让语言文字鲜活起来

更新时间:2024-02-27 点赞:31076 浏览:1438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键词】语文教学激活文字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
9889(A).2010.12.00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注重人的个性的进展、情感的和谐、内心的体验。”语文教育通过语文历练过程,全面、综合地提高受教育者的语文素质,使受教育者具有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素养、言语行为素质、文学审美素质和语文习惯素质。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让语言文字鲜活起来,让学生在感悟中习得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呢?

一、朗读练习,激活语言文字

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间对话的过程,也是言语意识苏醒、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激扬的过程,教师要注重通过推动对话的形式推动教学论文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进展。对话的基本途径是朗读,通过朗读让语言文字鲜活起来,让文本意象丰富起来,让语言感悟深刻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得充盈,语言技能得以进展。如诗歌《瀑布》的最后一节:“好伟大啊,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教学时教师可先用轻缓、赞美的语气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风中瀑布缥缈、纤细的美姿,接着让学生自由吟诵,教师作适当点拨并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让学生通过讨论、比较的形式,感受文中顿号与逗号处不同的朗读策略,学会处理朗读的声调、节奏等技艺教学论文,最后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索:烟、雾、尘这三个比喻一样吗?有什么区别?它们各是什么样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公道想象,感受瀑布在风中像烟一样沸沸腾腾的“势”,像雾一样迷迷漫漫的“态”,像尘一样星星点点的“形”。如此反复,层层深入,学生自然而然就能读出语言文字的内蕴,诗歌语言文字也会在学生的朗读得鲜活起来,以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创设情境,激活语言文字

1.不足情境,进展思维

巧设不足情境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但是,不足情境的创设必须留意提问的角度和广度,使提问真正成为学生思维的源头活水。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假如直接向学生提问:“既然诸葛亮知道周瑜的阴谋,为什么不揭穿他?”在老师不做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学生不可能马上回答出来,假如老师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教学效果就不甚理想。此时,假如老师进行适当的启发,给学生提示思索的方向:“假如当时诸葛亮直接揭穿周瑜的阴谋,那结果会……”通过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蕴含的意思,不难发现周瑜表面上客客气气的,但内心却暗藏杀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还是以大局为重,以容镇定。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明白:通过传神、生动的语言描写,能塑造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再如《亡羊补牢》一课的寓意教学,假如教完课之后提出“你们喜欢养羊人吗?”这一具有广阔思维空间的不足,学生的思维会在激烈的辩论中得到进展,语言能力得以增强,课文难点就轻易突破,这要比单一的提问“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所收到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2.语言情境,引导感受

课文中原始的语言材料是学生学习语文最重要、最原始的语言情境。学生在课文语言环境中诵读感受,感悟语言文字能力的强弱是其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因此,我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感悟语言文字,感受文中具有可感性的内容。如在教学《古井》一课中的句子“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在理解“温情”一词的含义时,我让学生自读感受第二自然段中乡亲们享用井水的情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古井毫无保存地奉献清凉甘甜的泉水,养育一方村民的情怀,深深感受到古井多么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的情感,领悟“温情”一词的具体含义。假如在教学该句时直接问学生“温情”是什么意思,对语言文字的练习就缺乏过程,流于形式,而“温情”一词也无法在学生的头脑得鲜活起来。

3.媒体情境,推动教学论文认知

现代教育技术蓬勃进展,越来越显示出其创造声像情境方面的独特优越性。教学中创设多媒体情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情境能缩短学生熟悉世界的间隔,在文字和熟悉之间搭起一座桥。如在教学《葡萄沟》一课中播入一则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声像媒体,展示新疆吐鲁番丰富的物产,热情好客的维吾尔老乡,新奇独特的制作葡萄干的工艺,学生就会对课文有个深刻的印象,语言文字的练习也会变得形象生动起来。
总之,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对话,这就要求教师用各种办法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朗读、创设情境等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感知、联想、情感去品味语言文字的作用、意味和意趣,让语言文字在语文教学过程得鲜活起来,实现教学目标。
(责编欧孔群)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