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浪花一二

更新时间:2024-03-29 点赞:32979 浏览:15583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高中语文教学,尤其是课程革新教学论文后的高中语文教学,有两个突出的现象让我一直在思索,现倾吐而出,以期同仁共同探讨。

一、语文培养重视应付考试,忽视对课本的阅读。

初中的语文教学,偏离了语言教学的正确方向,当前语文课堂上,教师们比较重视人文精神,但同时又有弱化工具性的倾向。不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对课文内容匆匆带过,字词难点都没理解清楚,就跨过课文做了很多引申和发挥,学生在学了很多年语文后,听说读写的能力得不到明显的提高。以初中进入高中的学生,普遍有着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的现象,由于初三的中考使很多初中语文教学在应试的束缚中,迫使学生陷入漫无边际的题海中,仅囿于语文课本中应试知识的重复演练,死记硬背,造成很多学生语法混乱,表达不清,错字、别字成堆,标点符号乱用等,由于中考淡化句子语法的考试,固然初中的语文课本后附有短语类型,句子成分的内容,但初中语文老师基本不讲,以致到高中很多学生连最基本的句子成分都不清楚,有一半以上的学生甚至听都没听过主谓宾,定状补这些句子成分的称谓,这样,对高中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及病句浅析等就带来很大障隘。
高中的语文教学,依然偏重于应付考试。近几年来,为有利于对考生能力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高考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有些教师和学生便以为课本对高考已经没有作用,于是,本来就有投机心理的学生对温习资料倍加青睐,却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有的学生以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平时上课就懒散,对语文只是应付老师,以不对学习中出现的不足作积极的思索,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这是很多老师和学生不能正确熟悉语文学科的特点造成的。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没有长期的持久的毅力是不行的。
二.课堂活动的虚假繁荣,忽视教师“导”的责任。
在新课程实施中,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这是一种为追求课堂气氛的“牧羊式”“活动式”的教学形式,课堂上教师一味追求让学生或分组讨论,或交流情感,或表演角色,而把自己仅仅作为一名“旁观者”或其中的“一员”,教师主动放弃了自己“导”的责任,导致讨论交流的泛化、肤浅化。由于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控力还是有限的,以及对不足的看法虽有一定的新意,但缺乏深度和全局性,这不仅曲解了教学相长,也让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课堂交往,学生不仅不能有效地接受信息、掌握知识、革新教学论文思维,语文教学也难以实现其教学的终极目的。
如何转变近况,增加学生的学语文兴趣,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语文的成绩呢?我在实际的教学中采取了如下措施:
首先是纠正学生对语文熟悉上的偏差,重视字词的积累、文章的阅读、说话的练习、片断的写作。学生偏科,重理轻文的主要理由是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特别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以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理由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调查清楚这些理由后,我对学生进行耐心疏导,通过小型主题讨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社会热门评析会,学生最关注的各类不足辩论会,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再针对高中阶段,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往往通过发资料、造作业的方式挤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这些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抛到九霄云外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科学公道安排时间。
其次,以教学入手,熟悉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多样性,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形式巧妙的引入课题,捉住关键,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比如,讲解杜十娘人物形象时,我结合同时期电影《橘子红了》中的秀禾与大太太,还有学生们喜爱的爱情剧开始,引起学生的向往,再讲解课文,学生学习的效果便很好。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我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索的时间与空间,主动介入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学生针对上台同学的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不足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介入的感觉,在培养学生主动介入教学过程中,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浅析解决不足的策略,掌握阅读浅析的策略要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策略,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
第三,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指导学生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中外名著体现了语文的审美性、人文性特点,而伟人传记,则更多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旧时的说法“文以载道是之”,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学生这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比老师的空洞说教有效得多,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那些在各行各业取得成就的人,或者受所读的某本书的影响,或者受某一个人的影响,都是以一些细小的事情开始的。以应试角度来说,也有其现实作用,有了这些素材打底,学生的作文才能血肉饱满,富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看看高考的满分作文,多少在用旧的材料,所谓新瓶装老酒。
第四,培养学生爱写的习惯。很多的学生背诵了不少,平时说话滔滔不绝如绵绵的江水,可是写的时候却如挤牙膏一般。多年来我一直要求学生平常就写写周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内容不限,只要是发自内心的话语就行。通过周记可以看出一个学生很多方面的不足,也可以培养学生把写作能力,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我对学生说,大作家都了不起,是由于他们都坚持写,真正的文章不是比技艺教学论文,而是能自然流畅地表达真实的事和思想。当然,能成为大作家的毕竟是少数,很多同学可能志向也不在此,但每一个人将来的生活都离不开写,比如大学的毕业论文,单位公司的文案策划等。另外,我重视语文课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联系,留意在讲课文时引导学生去欣赏,充分发挥想象,善于向别人学习。实在很多语文老师都会说这样一句话:语文好的同学不是教出来的。可见大量阅读经典文章与勤动手练笔的重要量。
我喜欢语文学科独特的美,我期待语文能够給学生终生品味美,思索美的习惯与能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