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兴趣培养

更新时间:2024-01-31 点赞:4738 浏览:1517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初中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凭着兴趣学习的,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学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爱好与追求,自觉地集中留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在语文天地里寻幽探胜。然而,学生兴趣的激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教师采取灵活、恰当的对策。

一、深入浅析,寻找兴趣点

特级教师于漪在谈教学感受时说:“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上高高升起。”教师要以学生实际出发,深入了解初中学生的情感,掌握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以课堂教学中寻找学生学语文的兴趣点。初中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他们情感丰富,对未来布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他们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以适当的角度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二、创设疑问,激发兴趣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和解疑的过程。提出疑问可以打破学生头脑的“平静”,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涛,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以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形成探讨和发现知识的动力。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全面掌握教材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疑、善于设疑、巧于设疑,于无疑之处布疑,让学生的思维活动由疑问的产生开始,在生疑——置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探求新知,进展能力。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对于“愚公年且九十”的“且”字,我没有直释其意,而是提出疑问:“愚公九十几岁?”学生顿生疑惑,急于知道答案。我借此指导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明白了“且”为“将近”之意,愚公还没到九十岁,只是将近九十。对于“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的“孀”字与“遗”字,我也没有直解其意,而是问学生:“邻居小孩去帮助愚公挖山,他爸爸干什么去了?”学生看了课文都兴奋得笑了起来,说:“他没有爸爸呀!”“你是怎么知道的?”“由于他妈妈是孀妻,他是遗男呀!”这样“孀”“遗”二字之义便迎刃而解。假如说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动力是兴趣,那么疑问便是巧妙撩拨学生兴趣的艺术魔棒。

三、营造氛围,培养兴趣

初中生对事物的熟悉还停留在表象,他们轻易凭感觉来决定自己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渲染课堂气氛,增加课堂活跃的浓度,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进而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形成亢奋的思维状态,迅速自然地进入教材所揭示的情感世界。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名作《春》时,我采用教学语言与音乐、视频相结合的办法营造氛围。在优美的轻音乐伴奏下,出示春天的风光片,同时范读课文,尽力使语言显得抑扬抑扬、变化有致。我饱含深情的语言与活泼欢乐的音乐节奏,鹅黄柳绿、桃红李白的春景,共同构成了一个美感体验的整体。这样,化抽象为形象,变枯涩为生动,渲染了课堂的气氛,把学生带入了如诗如画的春天之中。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情绪高涨,沉醉于语文课堂,积极介入教学活动,深思而专注,在盎然的兴致中很快就掌握了要学的内容。

四、组织活动,巩固兴趣

争强好胜是初中生共有的心理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适当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可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兴趣。我们在周期性举办知识竞赛、作文竞赛、朗读比赛、书法比赛的基础上,由学生在班级后面的墙壁上设计了颇具特点的“青苹果园地”,园地中设立了习字、演讲、作文、周记、古诗、活动等栏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介入不同的栏目评选。每次各项设若干名优秀奖,逐步积累,到期末时评选终极的优越者,并适当给予精神与物质奖励。竞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也因此更为高涨。
总之,语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优化课堂教学,努力使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使孩子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要营造宽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得到更多思索的情境、更多活动的余地、更多自我体现的机会,以而培养和进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保持学生对语文的好奇心,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责任编辑韦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