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外课程资源与语文教学和谐共舞

更新时间:2024-02-20 点赞:18725 浏览:824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六、巧妙升华文本主旨

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入乎其内”,对文本有了深刻的理解和体验之后,只有走出来,才会形成富有现实作用的态度和熟悉。“出乎其外”是对文本的超越、升华,是将凝定的语言文字烙上阅读者的人生阅历、修养识见、情感情操的过程,这个过程突显了读者的个性化解读,思维是创造性的、反思性的。它不仅要凭借读者对文本的深刻理解,还得倚靠读者自身的知识储备、人生阅历。在小学课堂上,限于学生的知识量和人生体验,教师要提供各种形态形式的资源或情境话题,为学生“出乎其外”实现超越提供帮助。
如《夹竹桃》是季羡林先生1962年所作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季老先生以平实淳朴的语言,不急不缓而又抑扬有致地抒写了对夹竹桃的“爱”——“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交流,简单了解了季羡林大师,但仅仅停留在“学界泰斗”层面,对课文的理解也局限于季老爱上夹竹桃的“韧性”和带来的奇妙幻想。我播放了一段视频——2006年白岩松主持的“感动中国人物——季羡林”,季老的生平先容、人生故事、高尚人格、卓越成就娓娓道来,所有的学生都被这位大师震撼、感动,同时也越来越清楚地感受到季老喜爱夹竹桃的深层缘由。那“雪火相容”红白相间的夹竹桃不声不响,悄悄地,一声不响地开放,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季老正像夹竹桃那样朴实、坚韧地活着!难怪宗璞称他为“夹竹桃知己”。课已终而意未尽,是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颁奖词“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知己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平民,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既是对季老崇高的评价,也在学生的心灵荡漾起求真务实、勤奋努力的涟漪。

七、整合运用信息资源

整合运用信息资源,是阅读教学中利用课外课程资源的又一新视角。教师引导学生搜集、整合、运用信息资料,既可以培养学生阅读、浅析、筛选、处理、归纳信息的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增强对文本的解读。
如《大江保卫战》教学中,学生对1998年百年一遇的洪水灾难熟悉有限,因此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了解抗洪救灾的相关信息。上课伊始,教师可以播放一组多角度反映肆意的洪水带来的灾难的图片,引导学生综合运用预习时查阅的资料,对图片中的具体场景进行针对性的解说——职员伤亡、房屋坍塌、道路破坏、设施受损、潜伏危机等,由此进行阅读教学。课将结束,紧扣“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一曲《为了谁》荡漾,组织学生交流抗洪救灾中、各种抢险救灾中人民子弟兵更多心系人民、感人肺腑的事迹。学生既经历了资料拓展与交流功能整合运用的过程,做到畅所欲言,又更好地走进文本,身临其境地感受惊心动魄的场面,感悟人民解放军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组织者,是有效使用课程资源的关键因素。不拘泥于形式,有效运用课外课程资源,让它与语文学科教学和谐共舞,将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因课外课程资源的充实更显灵动之美。
(责编夏天)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