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放飞想象

更新时间:2024-02-17 点赞:33203 浏览:15518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幅令人拍案叫绝的国画,栩栩如生地画了一个人牵着毛驴过桥,桥下河水哗哗,波涛汹涌。小毛驴似乎害怕了,拼命地扭着头,撑着蹄,不肯上桥。牵驴人憋足了劲,用力拽紧缰绳不放。实在,画上的人与驴之间并没有画缰绳,但以那逼真逼肖的姿态、神情、动作上让人感到缰绳的有着。据传,这幅出自明代画坛大师唐伯虎之手的《川上图》曾挂在画铺里,被一位颇具鉴赏力的行家看中,以百两纹银的高价成交,并付了定银约定第二天来取画。当夜,喜出望外的画铺老板捋着山羊胡,眯着眼睛在细细玩赏这幅如此珍贵的画时,发现没画缰绳,这可如何是好,若被买主识破,眼看利润丰厚的买卖岂不泡汤了?!他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有了,于是小心翼翼地提笔添上缰绳。第二天,老板喜滋滋地迎接买主,买主一看画就要退定银,老板一头雾水,睁大眼睛问为什么,买画的人说:“这幅画妙就妙在没画缰绳却似有,现在缰绳都画上去了,我还要它做什么!?”
艺术是相通的。《川上图》中“不画一笔,尽得”的“留白”艺术技法,在写作上也被广泛运用。写作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作品有如冰山,露在水上的只有八分之一,其余的八分之七隐藏在水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著名文学家海明威的经验之谈鞭辟入里。作品直露无遗,往往魅力丧尽;而蕴藉曲折,藏而不露,曲径通幽,弦外有音,言外有意,文虽止而意却无穷,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和思索的空间,使作品更加韵味隽永,魅力四射。
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放飞想象,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的双翅,在作品所创造的情境中神游,去探讨作品中的艺术“留白”,以而思之得之!
一代文学大师鲁迅先生的“留白”技法可谓运用得炉火纯青,令人叹为观止!他让你在读其作品时如同咀嚼橄榄果,愈嚼味愈淳美,满口是余香,很久有回味。折射辛亥革命时期我国社会状态的小说《药》,旨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者的留意”,其内容丰实,主题深刻,小说采用明、暗双线结构,写了革命者夏瑜和贫民华老栓两家的悲剧;革命志士英勇就义撼人肺腑,民众的愚昧落后、未觉悟发人深省。作者匠心独运,如此重大的题材,广博的内容,全篇小说却仅写极有限的四个场面:其一,华老栓在丁字街头买“药”,其二,老栓夫妇在茶馆给儿子吃“药”,其三,康大叔在茶馆谈“药”,其四,华大妈和夏四奶奶清明节上坟场给儿子扫墓。小说将“其余的八分之七”留给读者去想象、去领悟、去介入作品的创作,以而“思之得之”,由“露在水上的”去探析其“隐藏在水下的”。比如,夏瑜被捕之前开展过那些轰轰烈烈、惊心动魄的革命活动,“乖角儿”夏三爷又是如何用自己亲侄的性命去换取赏银的,夏瑜的战友在他牺牲后又继续义士的遗志开展了哪些活动,夏瑜坟上花圈是哪些人在什么情况下献上的,献花圈人还进行了哪些活动纪念先烈;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至死的这段时间里他父母千方百计的为他“治病”还做了哪些事,结局时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情景又是何等的凄惨绝望——作者“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将许很多多余味无穷的艺术“空缺”留给读者,让你展开想象与联想的双翅,在小说设置的情境中遐思神游,在翱翔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启迪你走进作品,又跳出作品,以而更深地领悟到作品的底蕴和真谛。
孙犁那篇布满诗情画意的《荷花淀》脍炙人口,其“留白”的艺术技艺教学论文也让人击掌赞叹!小说结尾的一段只用三句话交代水生妻等白洋淀青年妇女们成立的队伍学会了射击,配合子弟兵作战的情况,以而深化了故事的内容,升华了作品的主题。至于她们是怎样在一年的秋天里就学会了打作战的?怎么个个都能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往返警戒的?这期间有多少娓娓动听的故事和感人肺腑的人与事?在日本强盗对百顷苇塘“围剿”时,她们在配合子弟兵作战中,又有多少令人惊心动魄的故事?等等。这许很多多艺术“空缺”恰像那根没画出的“缰绳”似的有着。在阅读时当你的发现与作者的构思相吻合时,就会产生“心有灵犀”的惊喜,就会获得有所探讨、有所发现、有所收获的成就感,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在得到“留白”艺术美的享受的同时使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有一个较高层次的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留白”是艺术,“留”什么,如何“留”是极有讲究的,都是作者呕心沥血、惨淡经营的结果;让哪些内容“隐藏在水下”,哪些“露在水上”,都是凝聚着作者的艺术匠心和创造性劳动的心血。这绝不能有半点的马虎,正如《川上图》画人画驴而不画缰绳,是出色的“留白”艺术,假若是画缰绳而不画人和驴,还能是“留白”的艺术作品吗?
“留白”妙在“艺术”!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