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4-21 点赞:11828 浏览:4688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教学既包含德育、智育的因素,更包含美育的因素。阅读是一个广阔的审美天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本文以为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以四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掘美的因素,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指导“美读”品味,培养敏锐的审美感知力;展开联想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能力
语文是一门具有浓郁人文色彩的课程,语文教材中关于自然环境的描写是通过人类生产实践直接改造与作家的审美处理,无不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联系。社会美的内容更是非常丰富,包括自然美、生活美、劳动美、人格美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一、发掘美的因素,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美育以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为基本内容,同时,它们也构成了美的因素。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发掘这些美的因素,以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以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我们以《荷塘月色》为例,来挖掘其中所蕴涵的艺术美、自然美和意境美。平时我们见到的写荷花的文章大多是冶艳明丽的,而这篇文章描写的景色却是素淡的、朦胧的。其中对荷叶的描写达到了美的极致,“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这种自然美的句子学生不难发现和理解。课文中还有很多描写景物的句子,教师完全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找出这样的句子,感受并感受自然美的有着。同时,朱自清出神入化地运用相互映照的通感辞格,巧妙地传递意味深蕴的情感信息,产生一种新奇无比的艺术美,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并细细感受,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作者的艺术感受已不满足于单纯的嗅觉描述或视觉勾画而诉之于听觉,不但给人以形象感,而且激发人的审美想象和自由联想,以而创造出崭新的艺术形象和艺术意境。

二、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创设不同的情境,调动学生情绪,加深内心体验

写景状物的文章,可创设有实景的环境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表象;抒怀性强的文章,可通过名家的配乐朗诵来营造气氛;写人记事的文章,可通过不足的设置、结构的转变、人物的置换、潜台词的还原等手段来唤起学生对人物性格命运变迁和故事情节走向的关注。如以台词为主要体现手段的话剧剧本,可采用分角色朗读或饰演剧中角色的手段来创设情境。例如,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话剧《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这场戏,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领悟到鲁侍萍抑郁平缓的语调下蕴藏着的满腔悲愤,周朴园徘徊在回忆与现实之间的内心矛盾和现实利害联系终于占了上风之后的自私、冷酷与虚伪,以而深刻把握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复杂内心,理解旧中国旧家庭的悲剧和罪恶。总之,情境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和领悟能力。

(二)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意境

针对多数学生不爱读书,有些学生即使读书,也多为通俗小说、武打小说,甚至是劣质小说的现象,针对学生听音乐多为流行音乐,对高雅音乐、民族音乐缺乏了解,更不愿意接触的现象,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全的人格。现在,多媒体也广泛进入了课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制作课件,借助多媒体创设一种审美情境,利用美妙的音响、生动的画面,使学生神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通过多通道、立体化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积极介入,使学生感受到美的形象,理解和感受到美的意境,激发他们的美感,使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利用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切不可喧宾夺主,更不能成为其奴隶,否则将适得其反。

三、指导“美读”品味,培养敏锐的审美感知力

“美读”是感知语文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得文章美感的主要途径,是读者与作者审美个性的碰撞与交融,它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入于目、出于口、记于心,使文中的人、物、情、景跃于纸面。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美读”,即有感情地朗读、吟诵课文,或教师通过富有体现力的语言渲染气氛,诱发他们的美感,使他们在不自觉中进入美的境界,与作者情感共鸣、心灵相通,以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敏锐的审美感知力。
如白居易《琵琶行》描写琵琶声:“大弦糟糟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糟糟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一连串巧夺天工的比喻,有声有色地体现了弦音的疾徐抑扬、清脆错杂,使人听了有应接不暇之感,与优美动人的音乐有异曲同工之妙,充分体现了优美语言的音乐效果。通过“美读”学生不仅感受到语言的音乐美,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感知力。

四、展开联想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因此,要让学生“看到纸的背面的话”,就必须让他们自由地展开联想和想象。对于优秀的诗歌、散文,想象的翅膀不张开,审美的天空就不会高远。语文教材作为语言文字作品,尤其是那些形象性强的文学作品,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即以语言文字为来塑造形象,因而使形象具有间接性、模糊性的特点。这给读者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的广阔天地。可以说,理解力、想象力越强,以形象中得到的美感、启迪就会越多。
总之,美育通过对人精神的熏陶、感化和升华等潜移默化的影响,诱发人求真、求美、求善的强烈,推动教学论文人性德和理智水平的提高,使其人格也得到和谐的进展。审美能力的形成过程是审美经验长期积淀的过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掘美的因素,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以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全面进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语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68页.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