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实践与感受

更新时间:2024-01-17 点赞:34238 浏览:15755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以人为本,探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新途径

在实践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先进的教育科学论述为指导,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途径、策略。经过探讨学生不论在提高学生识字和用字的能力方面,还是在阅读、作文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突破,不仅推动教学论文了语文教学结构的革新教学论文,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提高了信息素养。

1.1识字教学方面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汉字音、形脱节、字型多,结构复杂,类似性大,多音多义字不少,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的困难。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融合,尤其是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课件),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软件(课件)自由选择学习生字的笔画、笔顺、部首、间架结构、正确读音和汉字编码,同时跟随教学软件进行听、说、读、写、打(打字)的练习,通过人机交互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高。

1.2阅读教学方面

在阅读教学中,要完成教学目标,关键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介入学习过程。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主动感悟、搜集和浅析相关的信息,对所学的不足进行思索、讨论,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再经过引导步入新的知识境界。使学习主体介入教学,形成发现不足——积极探究——追求创意的方式,推动教学论文学与教的优化。
具体体现为: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浅析找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点”来,把教学内容细化为具体“学习任务”,通过“校校通”或“校园网”用课件、网页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如:《小猴子下山》的教学过程:

1.2.1朗读入手,整体感知,感受特点

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找出小猴子下山后都做了些什么,找出文中描写小猴子特点的词句。

1.2.2创设情境,自主理解

根据课文内容,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课文,通过计算机打开教师自制的课件,自主学习理解相关段落。教师先要求学生以文中圈出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掰、扛、扔、摘、捧、抱、追。要求学生各自通过操纵看小猴子做的这些动作,再自己做做这些动作,浅析扛、捧、抱的不同之处。然后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它学生用上“桃子、玉米、西瓜”等学具上台表演课文内容:小猴子掰玉米扛玉米,摘桃子捧桃子,摘西瓜抱西瓜,看到小兔追小兔,以及小猴子空手而归的扫兴样子,掀起了课堂教学的。学生通过说说演演,深刻地理解了这些动词。表演的学生把“扛、捧、抱”等动作演得正确而传神,活灵活现。看的学生津津有味,兴趣盎然,留意力格外集中。这样促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加深了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同时使学生的熟悉水平得到了提高,思维得到了进展。

1.2.3讨论汇报,深化理解

最后老师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先将小猴子的行为与小学生的实际挂钩,这种由物及人,以课文内容到生活实际的过渡,是同一现象的类比,属生动直观的感性熟悉,易被学生接受。再引导学生认真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把感性熟悉升华为理性熟悉,以中悟出一个道理,实现了熟悉过程中的第一次奔腾。然后,用“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的哲理指导学生日常行为。这一教学过程既体现了唯物主义的熟悉论,又进行了思想教育。
阅读教学不能用固定的教学方式,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和体裁而定。在教学古诗文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感知诗句,之后学生独立探究、互相协作,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广阔空间自主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并以多种形式汇报交流学习结果。学生有的把自己在网上查阅的背景资料说给同学们;有的把诗做成多媒体电子幻灯片展示给大家;还有的把自己熟悉的歌曲音调用在这首诗上唱出来;更有想象丰富的学生把自己学了某一句诗的感受谈出来。学生展开的想象翅膀,填补了诗中的空缺,有利于领略诗人对思想感情的蕴藉表达,正确理解其意。

1.3作文教学方面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在课程整合中也做了大胆的尝试。首先,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无论是打草稿、写文章,还是检查语法,都能较为方便地在计算机上进行。同时,在使用电子媒体工具的写作中,让学生能够使用符号、图像、声音乃至三维动画等各种形式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写作内容。比如在科学、数学的写作中插入专业符号,在艺术与科学的写作中配上插图等。
在这种方式下写作的学生,比使用传统的写作工具更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其次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看情境讲述或看情境写话。利用多媒体软件的友好交互界面和多媒体的超文本结构,采用网上互评、互议、互改的方式,让学生开展协作学习,提高鉴赏能力及写作水平,同时,培养学生收集、浅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积累写作素材。比如:学生在上描写景物的作文课时,教师让学生上网自由搜索,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资料等,像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野生动物园、黄山、故宫、颐和园等旅游风景区都有自己的网页。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体现出很高的介入热情,写出了很多高水平的文章,收到了传统作文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
课程的整合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方式和渠道。学生到社会中搜集民间故事,到街头去搜集广告牌的错别字,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到网上去说自己想说的话,探讨自己喜欢的不足,这些都可以成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新途径。

2.转变理念,总结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实验新感受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探讨,推动了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的更新,构筑了新型的教学系统,培养了学生的革新教学论文精神、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得到了一些感受:

2.1转变了教学理念

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探讨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学生的自由、和谐、全面进展提供了可能。

2.2转变了学习工具

通过整合,把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夸大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铅笔、橡皮那样自然,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综合处理不足的能力。

2.3建立了新型方式

在实验中,采用“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教学对策,构建新型教学方式,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每个学生都有主动介入、自我体现的机会,为学生寻求答案、解决疑难不足提供了舞台。

2.4培养了革新教学论文精神

培养学生的革新教学论文能力,是课程整合的目的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在网络环境下,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上风,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主动地建构知识,提高了革新教学论文能力及解决实际生活不足的能力。

2.5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如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语文信息资料的搜集、加工、处理或者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式阅读与写作。同时,还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中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借助于电子邮件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协作学习,通过校园网或Internet来实现一个班的学生与另一个班、另一个学校甚至另一个国家的学生交换意见、看法,在交流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