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三读”

更新时间:2024-03-19 点赞:13499 浏览:5723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我们都知道,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但是,我们的孩子,特别是农村孩子的阅读水平,由于各种条件因素的制约,阅读量未几。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提高语文阅读水平是摆在我们眼前的课题。根据几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以为在语文阅读教学时重视“三读(即初读、品读、精度)”,是突破语文阅读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重视“初读”,加强字词句练习,打好阅读教学的基础

所谓“初读”,就是简略地阅读一遍,找出不会或不懂的字词,加以理解。学生通过预习可以知道自己欠缺什么,对于不懂的字词或相关知识则可以利用工具书或网络查询学习,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同时也帮助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如此一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便会有事半功倍的感觉,同时,学生也能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将文章的主旨捉住,领会全文的重点所在,掌握文章的重点知识。“初读”是阅读教学的前奏曲,它可以使体感知语言信息,激发阅读的兴趣。
叶圣陶曾说过:“预习实际是教师把学生领入读书殿堂,进入课文境界,开始阅读实践的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预习时可按“查-定-找-释-分-结-疑”七步进行:“查”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和写作风格等资料;“定”学习目标;“找”易错的字;“释”重点词语;“分”段理思路;“结”总的写作目的、主要内容及写作特点;“疑”惑之处。学生经过这样的预习,达到生生间交流,师生间交流,在和谐的天地里自由安闲地学习知识,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阅读的兴趣陡增,对课文的熟读加深了对课文信息的吸收。教师通过检查,获取学生预习信息,再进行浅析处理,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及教学的空缺点,改善教学程序,优化教学策略,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语言的内涵铺下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品读”,抓好语段教学,掌握阅读策略,也是阅读教学的核心

所谓“品读”,就是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和主题。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经过精心推敲选择的佳作,课文所表达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情感美都蕴含在具体的语言文字当中。而重点词语在课文中往往又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们语文教师就要善于利用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揣摩、咀嚼,悟出美妙之处,悟出深邃之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应着力强化学生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可以说,抓好语段教学,理解语言内涵是阅读教学的主题曲。
阅读教学是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今后的独立阅读打基础而进行的“教与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不仅要通过语言文字的载体理解内容,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学会阅读,让学生以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看看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内容的。在阅读教学中,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要求,每组课文由“扶”到“放”,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不断内化书面语言,不断充盈自己的语言库存,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使学过的词汇和句子在练习表达时,能不时显于笔下或口语之中。

三、重视“精读”,拓展阅读实践,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所谓“精读”,就是仔细阅读,找出你以为经典的字词或句子,并在一旁写上自己的感想,进一步了解文章的主旨。像达芬奇画蛋那样,任何技能技艺教学论文的学习与掌握都是以最基本的练习开始的,而且基础打得越牢固越深厚,进展的潜力越大。进行字词句篇基本功练习是学习语文永恒的主题。
教师可以课文的情感为主线,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方式进入文本、思索、想象、接受文章的情感熏陶,同时完成对词句的感悟和阅读策略的学习,让学生以阅读中寻找乐趣,享受学有所获的欢快。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不同的文本,应以不同的侧重点来精读:“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精读、批读那些能浅析人物间联系,确定人物性格特点的部分;“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应精读典型事件或典型场面,感受人物心理活动,弄清作者的表达方式,以而提高自己的语言技艺教学论文;“写景为主的记叙文”,精读重点段,学习写景技艺教学论文;“运用文”,了解常用格式,体味运用文正确、简朴、得体的语言特点;“说明文”掌握说明策略,精读捉住被说明事物本质特点的部分……在精读的练习中,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目前的阅读教学有着不足很多,而其中最根本的不足就是学生“欠读”。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过多的讲解,应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方足以感受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情感之切,意蕴之深,风格之新,手法之巧。因此,阅读教学需要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来选取最佳的读法,以而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浅析能力,以适应未来的需要。
(作者单位:甘肃兰州市红古区湟兴小学)
责编/董璐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