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大语文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4-03-13 点赞:12636 浏览:5637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大语文教学要求我们,教学内容必须开放。固然我们这里是农村学校,但我们却不缺乏教学内容。曾记得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样的话,但现实中“教材是整个语文”的做法却不少见。事实上,教材只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育资源,适合学生阅读的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广播、电视节目、录音带、光盘等电子音像资料,博物馆、纪念馆等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以及鲜活的现实生活,都可以经过筛选作为语文教学内容。

一、语文教材的开放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公道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进展的需要”。在中学的课程标准中,为了弥补主修课程的不足,设计了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运用,文化论著研读,还于附录中对选修课进行举例,有古诗选读、新闻通讯的阅读与写作、诗歌朗诵与知识竞赛、演讲与辩论等等,这些选修课的开设就很有利于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我们初一的语文课中涵盖的内容是与整个中学语文内容相一致的,可谓是“窥一斑见全豹”。
比如:我校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个性化阅读。学校的图书室,全天对学生开放。每学一课课文,学生就可以找到几篇类似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二、其他课堂教学资源的开放

除教材外的其它课堂教学资源也是十分丰富的,语文教师可以积极利用。
首先,可以把其他课程的某些内容拿来语文课堂上用。语言文字是一种载体,它组成句子和文章后,总会装载着某些内容,比如一篇阅读材料,就可能具有道德熟悉的价值,或含有某些科学知识,这使语文学科跟思想道德、自然、社会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物理课本里的《运动和力》、化学课本里的《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历史课本里的《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心集权的国家──秦》、地理课本里的《世界天气》等等都可拿来当作学生的语文阅读材料。例如:学《观潮》一课就涉及到了《运动和力》,可以利用运动和力的联系解释潮起潮落的理由;本学期一个语文单元测试题的课外阅读部分的标准答案涉及到了环境、地理方面的知识。
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语文教师思想的开放,越来越多的新资源被引进语文课堂,比如报刊、电视、图画、音乐、笑话等等。如,初一第二学期的第五单元就是新闻消息,我们教师在引入新课内容时不妨拿张当天的报纸向学生报道我们世界发生了什么事;诗歌单元王维的《使至塞上》,感受意境就可由美术的图画作为引子。可以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源,而且这些资源是无穷尽的,不足只在于教师、学生是否去努力探讨、开发。

三、课外学习资源的开放

吕叔湘说过:“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到语文。”例如:针对电视广告用词泛滥的现象修改病句。可见,语文课外学习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开发这些资源(比如博物馆、纪念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
博物馆、纪念馆等学习资源蕴藏着古今中外丰富的人类文化遗产,通过学习,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课外学习资源,是学生修身养性、陶冶情感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利途径。在《三峡》的讲解当中,我曾经让学生去感受我们学校四周的一景点“石门洞”的美色,让他们作出比较,领略不同地方的特点。这样既练习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欣赏水平。
这些课程资源能最大限度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见识,其丰富性和开阔性是教科书无法超越和替代的。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把广阔的校外世界作为学生学习考察的对象,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去体验,亲身经历以感性到理性熟悉的全过程。

四、语文教学环境的开放

把学生封闭在狭窄的课堂里,很轻易导致他们思路闭塞、见识浅陋、视野狭窄,面对现代社会的变化束手无策,难以应付。相反,假如学生活动的空间越广阔,吸纳的信息就越多,自身的经验就越丰富,思索也会越深入、全面。假如再让他们在一个宽松开放的与一个刻板封闭的学习环境中选择,很明显他们会选择前者。因此,我们必须把学生的活动空间以课堂延伸到课外,以校内延伸到校外,让他们在全面的体验和实践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增加才干、进展能力,获得全面的进展。现在很多学校在安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的德育教育活动正是很好的见证。
张孝纯在解释“大语文教育”时有一段话是这样的:“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进展语文能力同进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学生的个性进展、人格形成以及修养习惯皆与家庭氛围、社会风气、人际联系密不可分。而学生的个性、人格和修养都是语文课程关注的培养目标,所以,不仅是学校,家庭、社会也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环境。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和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兼之新课标的精神,要求我们教师向着一专多能的方向进展,所以我们教师应熟悉到仅仅局限于现成的教科书是远远达不到教书育人的目标,而应积极拓展视野,广泛涉猎。
(作者单位:山东省诸城市贾悦镇孟疃初中)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