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不足情境

更新时间:2024-02-05 点赞:33640 浏览:15648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不足情境”是新课程标准下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旨在通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人为的创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不足,让学生在讨论与思索中试图解决不足,寻求答案。
关键词:不足情境发现不足思维空间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假如教师不想方想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由此可见,学生能否进行自主探究,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创设一种探究的氛围、一种探究的情境。而发学生好奇心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策略和手段.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创设不足情境?

一、引导学生发现不足,创设不足情境

我想课题就是不足的一个着眼点,为此,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思”为核心,引导学生发现不足,提出不足,解决不足,不仅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起点,也是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如:我在教学《猎人海猎布》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不足情境:同学们,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当我的话音刚落,学生几纷纷举手提出不足:有的说:“我想知道课文写什么事?”有的说:“我想知道猎人海猎布做什么事?”有的说:“我想知道作者写这篇课文想告诉读者什么?”有的说:“我想知道作者写这篇课文想表达什么思想?”……我看到学生的求知欲很强,便用激励的口气对学生说:“同学们有探究精神,那我们就带着这些不足去学习课文吧!”学生有了要想解决的不足,就会仔细读书,认真思索,学习情趣就很弄厚。经过学习,学生纷纷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在交流中,有的学生说:“老师,我通过学习,知道了我刚才提出的不足,这篇课文是写……”,有的学生说:“老师,我通过读书,不仅解决了我自己提出的不足,还知道某某同学提出的不足,……”

二、就地取材,灵活多样创设不足情境

创设好的不足情境是成功运用情境教学对策的基础。根据教学内容,把教学对策具体化是实施好情境教学的关键。如:我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探究鲁迅先生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我根据第一自然段讲“鲁迅先生逝世了,很多人都来悼念他“这个内容,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同学们,当你看无数个花圈、无数对挽联、大人、学生、老人,各界人士都来悼念鲁迅先生这样的情境,此时此刻,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为了探究鲁迅先生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这样的一个不足,并积极地去阅读课文,寻找答案。这不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了吗?

三、思想引领,深入思索创设不足情境

教学《登山》一课,我在引导学生感受列宁自觉锻炼自己的意志的时候,学生无法以语言文字中感悟我创设了这样的一个不足:同学们,当你们知道列宁在返回的时,有充足的时间走平缓的路,但他仍然走近而危险的路,你们有什么想法吗?学生立即就提出这样的不足:“我想知道列宁为什么还要走那条危险的近路?”
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时,学生在感悟到中朝人民依依惜别的情境时,我为了让学生明白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又给学生创设不足的情境。“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又想知道什么呢?”
生:老师,我想知道朝鲜人民在送中国人民志愿军时为什么依依不舍?
生:老师,我知道这个不足,由于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有着深厚的情谊,所以,朝鲜人民舍不得离开中国人民志愿军。
(我顺着学生的思路引导读书解决不足。)
师:文中什么地方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有着深厚的情谊的呢?
学生通过读书,都能在课文中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朝鲜人民作出了很多事情,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朝鲜人民也为中国志愿军做很多事,也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此,他们的情谊是无法比拟的。

四、突破“关键点”,把握重点创设不足情境

捉住教材中那些含义深刻、表达精炼的关键词句,是设计富有想象力的不足的关键。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感受,又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锻炼。如在教《再见了,亲人》结尾时,当列车启动时,你会想到什么?学生马上就说:“我会想到站台上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创设,不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了创造性的思维吗?
又如:学习《李时珍》是一篇反映李时珍具有严谨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不怕辛劳的精神。其中文中写到:“李时珍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生产药材的名山……他走了上万里路,造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还亲口品尝了很多药材,判定药性和药效。”这一段话中,用了“走遍、上万、千百、亲口品尝”针对这一系列的词语,我引导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想提出什么不足?”学生就提出以下不足:“李时珍走了那么地方,造访那么多的乡亲,需要多少时间呢?”“李时珍亲口品尝药材,他不怕药材有毒吗?”以孩子们的不足中可以看出:孩子进行了思索,但对李时珍好品质并未全领悟。于是,我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李时珍为什么要亲口品尝药材?”以而感受到李时珍严谨科学态度,以及不怕艰辛与危险,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好品质。孩子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不足,提出不足,解决不足的过程。不足由学生提出,也应由学生解决。孩子在尝试解决不足的过程中,碰到暂时的困难也是非常正常的,教师也不用过于着急地替孩子解决不足,而应注重疏、引、拨,用不同的策略引导和激励孩子自己去浅析不足,解决不足。
不足情境实际上是提供了一种环境支持和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在设计环境时,夸大一个支持学生学的环境创设,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自主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刘建芬,“不足意识”逐一乐学、勤学、善学的宝贝[J].甘肃教育,2007,(6)
【2】范文来,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同题意识培养的对策[J].现代语文(教学探讨),2009,(3)
【3】范华,谈语文课堂中学生“不足意识”的培养[J].成才之路,2008,(36)
【4】戴维霞,浅论语文阅读教学中不足意识的培养[J].当代人(下半月),2008,(1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