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味\趣味和悟味

更新时间:2024-03-20 点赞:5778 浏览:1976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有哪些“味”呢?我以为最少应有以下“三味”。让学生以“三味”语文课堂教学中寻觅真知,语文教学才真正体现了新标准,新课改。
一、情味
一堂好的语文课一定会洋溢着情感美。由于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感人肺腑的人物故事,有如诗如画地写景文章,还有生动有趣、耐人寻味的童话、寓言……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怎么引领学生去感受课文中描述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感,让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呢?固然新课标提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体验,但小学生往往难以感受深透。而教师发自内心,形于辞色的情感,会直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语文教师是一种课程资源,教师的良好的情感就像涓涓细流一样悄悄地流进学生的心田,滋润他们的心田,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深层感受。在上《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时,我先把课文认真地读了好几遍,当我在想怎么备课,怎么跟学生交流时,才发现自己读的那几遍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又阅读了史铁生写的《我与地坛》、《我二十一岁那年》等文章,对作者的命运和他对生活的态度有了更多的了解,我再来读课文时,发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也不一样了,能亲身地感受到作者下肢瘫痪后那种对生活的失望,也更能感受到一个平凡母亲的切切爱子之情。当我在课堂上给学生朗读课文时,我忍不住流泪了。在我的感染下,学生的心很快地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作者,走进了文中那位母亲的心,他们也深深地被感动了。由此,我想到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内心世界很丰富的人,要想让学生受感动,自己首先要被感动,然后捉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也只有当教师与学生共同走进文本,与作者的思想产生了共鸣,语文课也才能有浓浓的情味。
二、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哪一种知识,趣味都是落实知识点的最佳途径。众所周知,“好的相声可以使人在健康的笑声中受到教益”,而不是在板着面孔的说教中给人以启迪。同理,好的课堂,也是在趣中传知授道。硬灌的知识只能作知识框架的中的填补,却解不了学生求知的渴望;老师絮叨的话虽多,但动不了孩寻的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善用形象化的教具,给人以画面;形象化的语言,给人以美感;巧妙的比喻,提高课堂的质感;灵活的谈话技艺教学论文,迂回的表达,有助于唤起学生内心的探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语文课堂不能为兴趣而兴趣,它是欣赏、互动、涵咏。是为更好的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而特设的捷径,是真实发生的师生生命中的情感与理智的纠缠。
三、悟味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不是教会学生掌握知识,而是教学生会学知识,教学中的情味与趣味都是铺垫,是为让学生能够举一隅而以三隅反,能够灵活地做到知识的迁移,用所学解决未知。因此,我个人以为,老师讲课也许他所讲的内容未几,也许他的切入点不是很好,无论抛出的是砖也罢,是玉也好,只要能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感悟。那么,这一节课都应该是成功的。
提高悟味的条件是培养直觉思维。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先让学生自己去默读、朗读、涵泳,去揣摩玩味,通过直觉去领略课文的神韵、意境。就是讲解也不应该包办代替而应作相机引导、适当点拨以调动学生的直觉思维,促成他们的顿悟。现在有的学校提倡二十分钟授课制度,实在就是根以“悟味”。其次是提高学生体察语境的能力。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每一篇文章,尤其是优秀的作品,里面的每一句话都不应是孤立有着的,应学会将情、景、理甚而与社会背景结合起来看,只有这样,才能打开意蕴深厚文章主旨的“大门”。当然,在教学时,要教会学生一些理解文章的技艺教学论文,以留意语境、驾驭想象、运用直觉和理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性的练习,能最大限度的让学生领略到“悟味”中乐趣。在他们深幽的心灵深处,获得茅塞顿开的心灵之光。
教学与烹饪在某些方面异曲同妙,“教无定法,自然学法”,每个老师都如大厨般有着自己独占的技能,但假如说老师能将课堂尽情调制出“情、趣、悟”三种滋味,相信教学的效果会更加明显。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