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语文”使语文教学绽放异彩

更新时间:2024-03-17 点赞:23836 浏览:10797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它源于生活却又阔别了生活;学生,他们逐日每时都在使用语文,却又在一天天疏远甚至厌恶语文。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了走出这语文教学的困境,我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了生活。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完善,进行了《农村小学“基语文教学方式”的究》,使生活语文的道路愈走愈分明。现浅谈如下:

一、教材使用的开放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们力求对教材进行整合,最大限度地提升教材的使用价值,省时增效,取得最佳效益。为此,我们主要以两个层面对教材进行了整台,一是单元与单元之间的整合,二是单元内的整合。
单元与单元之间的整合。通过反复探讨,他们将教材分为六类。如将第七册教材分为:1、自然类。包括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等。2、小动物类。3、名人故事类。4、社会生活类。5、科技科普类。6、抒怀类。另外有的年级还有革命传统类等。单元内的整合。就是将有着相同之处的几篇课文放在一堂课内学完。例如第九册有一组课文讲述伟人故事的。我们对《在大海中永生》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诺贝尔》三篇阅读课文进行了整合,引导学生放在一堂课里来学习,这样,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就能学习运用比较阅读的策略,使阅读更深人,更省时,更有效。
省下的时间做什么呢?很简单——还给孩子。或写字,或阅读,或完成作业……总之那应该是孩子们享有的时间。

二、教学空间的开放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学空间的开放就是教学对生活的开放。一时间,图书馆、体育场、所、农贸市场、风景名胜地、各种标牌广告等都成了学生学习、求知、感悟生活的课堂。例如,一年级老师在教学《人有两个宝》一课时,将教学的空间拓展到了美丽的校园中。老师带领孩子们在阳光下做手影的游戏,做踩影子的游戏。孩子们在生活的游戏情境中学习课文,真是布满了无穷的情趣。

三、练习手段的开放

传统的语文练习,大多是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此外便是这样或那样的练习册。练习手段单一,练习形式僵化,结果是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兴趣淡。因此,练习形式的多元化必然地成为“生活语文”探讨的方向。例如利用课前两分钟,让学生作演讲,天天练习“说”的能力。利用各种机会开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自编小小说、童话、寓言、自编课本剧表演、办手抄报、精美日记展等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学生主动介入的教育情境。

四、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

走进我校的校园,常常看到三五成群的学生聚在教学楼或活动楼前高声诵读;校园里,各级各类的诵读比赛此起彼伏,“诵读大王”“古诗状元”不断地在各班产生。走进窗明几净的教学楼,在学校里的“小音乐家”的悠扬的琴声里,学生们欢快地开始了一天的读书学习。教室一角的“小书吧”设计得独具匠心,木板地、柔和的射灯,营造出一个温馨的读书氛围。课余时分,办公楼的“读书银行”、各年级活动书架前,常常看到小图书管理员们忙碌的身影。课间三五成群的学生围坐在书吧里、书架旁和图书角,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摘录着……装修一新的阅览室,成了学生最向往的地方。学生们时刻徜徉在书的海洋里,沐浴在书的馨香中。不知不觉间,课间跑闹的学生少了,读书的队伍却在悄悄地壮大。

五、开展实践活动

根据学生年级特点,各班自主建立了自己的文学社,定期组织学生参加语文趣味活动,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每次语文实践活动前,他们就提前定好主题,并发出海报进行宣传,活动后,他们还进行活动效果的评选等,这就极大调动了学生介入的积极性。他们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定期办手抄报,现在我校以低到高,每个班的学生均形成了办手抄报的能力。他们还举行诗配画比赛,编辑文选、自制书。学生通过采访、调查、设计、编辑等各项工作把读和写交织在一起,几经反复,几经修改与取舍,在办刊、演出、讨论、编书等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在语文实践活动的中,中高年级学生探讨性学习的热情高涨,选择的探讨专题丰富多彩。有礼节方面的:交际礼义、社会公德调查浅析;有环境方面的:我为环保献一计、节水保泉、家多的面貌;有社会方面的调查:肯德基该不该吃、网络的悲与喜;有关于文化的:名人与名山、儿童读物的调查、本地报纸的调查、中外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别、读书与看电视等等。学生的探讨不拘形式,不受限制,不受束缚,用童眼看世界,表达对生活独特的感悟。调查归来,学生还像模像样地写出了调查报告。报告中大量的过程记录,充分的依据,详实的数据,条例清楚的浅析,旗帜鲜明的论点,显示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这一切绝不是做几道题、写几张卷子所能达到的效果。(下转第25页)
教学意味着生活,但是片面的教育生话论却很轻易走上把教育完全世俗生活化的另一个极端。我们进行的“生活语文”倡导落实双基,均衡兼顾的做法正是为了避免这一偏颇。
生活语文,以无穷广阔的生活,全面整合语文教学的各个要素:课程、教材、学生、教师、环境、资源等,以其多元整合、统筹兼顾、均衡务实,较好地弥合了学与做的矛盾,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此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全面可持续进展的素质教育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