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与语文学科整合

更新时间:2024-04-13 点赞:28037 浏览:13026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于知识的需求与有限的学习时间产生尖锐的矛盾。新世纪教育面向的是高速进展的信息时代,要使今天的学生更好地适应明天的社会,就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在受教育的同时切实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以而获得持续进展、自我进展的能力。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教育技术运用于课堂创造了契机,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传统的语言教学是大势所趋。为此,笔者在这方面作了初步的尝试和探讨,以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春蚕》为例,谈谈信息化教学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感受。
小学语文教材取材广泛、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为此笔者采用“课前探讨——课上探讨——课后探讨”这种全新的探讨性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1、课前探讨:搜集信息、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知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对小学生来说社会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所以学习语文不应该局限于狭隘的教学之中,不局限于语文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搜集信息,选择探讨专题,突破教室的局限,延以室外、校外,使课堂变得博大、丰富、生动。
《春蚕》一课是背景性很强的文章,无论是对蚕的了解还是语言艺术大师巴金本人以及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小学生都了解甚少,难以感受作者通过母亲养蚕的过程体现母亲的辛劳和伟大这一情感。为此,笔者课前让学生到书店、阅览室、互联网去查阅与课文有关的文章、图片等资料,选择自己有兴趣的专题进行课前探讨,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以而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并将课前探讨的内容整理成书面交流材料,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探究的能力。
有人以为,学生课前都探讨会了,还用老师干什么呢?实在不然,自主学习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以独立学习过程为载体,教师起辅导、点拨作用,实际上这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才能适当地调控整个教学进程。因此,除了布置学生课前探讨搜集信息之外,笔者自己也通过PowerPoint的各种功能及FounderAuthorTool(方正奥思——北大方正技术探讨院多媒体集成制作工具)将自己搜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整合,以便更好地捉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更好地引导学生质疑,回答学生的疑难,并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果断处理。

2、课上探讨:交流信息、协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人生本来就对世界布满好奇心,在合适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被释放出来的。因此,课上笔者采取有效的引导方式,让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探讨的成果全都释放出来,相互交流。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因而其认知方式策略必然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在理解课文内容时笔者引导学生在“社会不足”的背景中进行探讨。笔者结合《春蚕》一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列出提纲,呈现不足,用多媒体软件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感悟重点段落,让学生按提纲的主线去阅读课文,并积极思索。
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是一种由接受信息到思维加工、理解信息形成心智技能的过程,它涉及到感知、理解和记忆等一系列认知活动。这时教师就要善于指导学生边读边感悟,夸大边读边画,对重难点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的属性相比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的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当然,还有一些无法统一的不足就可以向教师质疑,这时教师就会利用课前制作的多媒体课件通过信息整合给文章赋予动画、色彩、声音,使其成为活动的板书,并利用它的直观性、趣味性、多样性让学生阅读课文,来进行信息传递,使学生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解决疑难,这样就对课文的重难点有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全文,感受作者写作意图:作者以《春蚕》为题,实际上是赞美母亲像春蚕一样无私奉献的精神。进而使学生想到自己的母亲,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母亲,感受母亲的每一份关爱,使学生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

3、课后探讨:利用信息、扩展学习,增加知识储量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文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通过大量语感积累获得。因此,教师不仅要立足教材,更要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中的契机进行扩展性探讨,激发学生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兴趣,以便更快更广地增加学生知识储量。在教学《春蚕》一课之后,笔者让学生以《无私的奉献》为题,搜集有关以物寓人,赞美人类高尚品质的文章读一读,并进行一次小练笔,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在阅读和写作中逐步提高。
通过信息化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不断变换媒体、变换信息传递方式,使学生的感觉器官收到教师传递的各种不同的知识信号,轻易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以而使教学内容得到升华。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