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

更新时间:2024-01-10 点赞:3623 浏览:110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理和心理还处在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的阶段,他们的学习绝大部分还是依靠兴趣进行。关于兴趣学习,很多中外教育家都有相当精辟的论述。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说:“假如教师不想方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实践也有力地证实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论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假如不去创设一个又一个真实而逼真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趣味盎然地学习,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我在教学中时时留意创设一些学生喜欢的情境,然后引领他们轻松地学习。下面,我以三个方面对情境创设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活动情境

小学生精力充沛、喜欢活动,在一个布满着温馨宽松的活动氛围中,他们没有任何学习上的压力,能学得更主动、更投入,因此,活动情境应该是诸多情境中最受学生欢迎的情境之一。
比如,在学习《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时,我创设了一个活动情境。这个情境分两个不同场面。第一个活动场面: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离开祖国前往巴黎,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我请一个学生扮演肖邦,一个个子高一点、老成一点的学生扮演老师,另有十几个学生扮演肖邦的同学。第二个活动场面:肖邦在弥留之际,要求将其心脏带回祖国去。在活动之前,我先在网上搜索了肖邦音乐创作的丰富成果,用投影仪在黑板上逐一显示出来。同时,在设计上述情境时还插入了肖邦著名的《革命进行曲》,富有、催人奋进的乐曲活跃了课堂的爱国气氛。这两个场面让学生深深懂得:肖邦是爱国的音乐家。试想,假如不是活动情境,而是采用常规的讲授法,学生绝不会有这么高的热情投入,教学效果也不会如此理想。但需要留意的是,活动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善于将课文内容转化为简单的可操纵的活动情境,也就是说,教师要对课文进行再创作。

二、不足情境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语文学习中,巧妙地创设不足情境,能使学生“陷”进“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但经过思索后往往又能豁然开朗,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这种解决困惑后的成功就是学习的体验,这种体验是愉悦,也是轻松,更是产生再学习冲动的动力源。由于不足情境能使学生在学习上步步登高,而创设又简单易行,因此,这种策略我在课堂上经常运用。
如在学习《船长》一课时,我就设计了三个不足:发生了什么事?临危不惧的船长如何处理这异常紧急情况的?课文末尾写船长哈尔威有什么深意?不足未几,却囊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突出了课文的标题。对于不足情境的创设,不足要精干,不能太琐碎,有时可以提出一个主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吃透课文、精心设计,以最少的不足精准地表达课文内容。不足情境的创设不一定非得教师亲身动手,有时可以交给学生。学生设疑的好处可以归纳为两点:由于疑问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所以学生的积极性自然会被充分调动,这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一边设疑一边在讨论中释疑,而这种释疑正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新课标一直要求转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策略,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而学生设疑则完全符合新课标这一理念。
如在学习《埃及的金字塔》时,我让学生先自主学习,通读课文,然后同桌讨论提出疑问,接着全班学生共同设疑。学生提出的不足有大有小,而且提出不足的过程也是讨论不足、解决不足的过程,因此,当学生基本上没有了疑问的时候,课文的学习也要结束了。

三、鼓励情境

鼓励是种对策,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单个的鼓励构不成情境,只有至少一个组左右的学生受到鼓励才能构成一种氛围,一种情境,这种情境和氛围会让学生兴趣高涨、信心倍增。我常常有意创造这样的机会,让大家都能在鼓励中感受学习的成功,鼓起努力的风帆。鼓励是立体化的,作业鼓励、学习态度鼓励、考试鼓励等都可以,鼓励的内容还可以是一个不足的回答、一场成功的讨论、一个语文活动的开展等等。
如在我曾经召开了“在电脑普及的形势下还要不要练字”的辩论,正方和反方都努力寻找论据,为自己的观点辩论。固然辩论这种形式对小学生来说要求高了点,但刺激性也相对较大。不少学生很投入,在总结的时候,我这样鼓励大家:“对某一个不足进行辩论,可能不少学生在电视中看到过,但现在我们小学生也能亲身参加实践了。无论怎么说,这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辩论谁胜谁负,其结果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有相互切磋的精神,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有追求真理的勇气,这比什么都珍贵。以这一点上来说,辩论是成功的。老师向大家表示热烈而真诚地祝贺。”我的话刚说完,掌声就响起来。看得出,学生不仅对我的表扬满足,更对自己的行为满足。这种鼓励所创设的情境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无疑是大大有利的。
鼓励对教师的口头语言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教师做到两点:要预先打好腹稿,不能想到哪儿说到哪儿;要讲究语言的鼓动性,通过鼓励让学生真正受到鼓舞、鼓出干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有多种策略,在具体教学中,要将这些策略交错使用,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同一种策略的反复使用给学生一种单调乏味的感觉。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