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经济引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29 点赞:16496 浏览:7047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人类社会迄今已经经历了四个经济时代的变迁,相应的形成了狩猎采集经济、农业经济、产业经济和信息经济四种经济形态。目前,信息经济已由创新阶段进入成本竞争阶段,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冲动会激励技术不断创新和突破,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发与应用为基础的生物科技革命正在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又一次伟大的技术变革,由此形成的生物产业将成为第四次产业革命的主导或支柱产业和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必将启动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生物经济时代的来临。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日益关注,在医药保健、营养卫生、资源环境等领域产生了强烈预期和需求。与之相对应,“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痼疾深深困扰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基础研究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由此引发的生物技术原始创新成果在医疗保健、农业、环保、再生能源、轻化工、食品及生物智能等重要领域对改善人类健康与生存环境、提高农牧业和产业产量与质量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日趋明显。生物科技已经成为国际科技竞争的焦点和全球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统计结果显示,生物产业的销售额每5年翻一番,增长率高达25-30,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10倍左右。照此发展趋势,2020年以后,生物产业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生物经济也将进入其成熟阶段。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印度、古巴、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政府都对生物经济的发展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上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支持,其中发达国家政府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及产业化方面政策灵活、投入充足、体制先进,整体处于领先水平。我国生物技术产业总体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领先地位,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在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及生物技术产业化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我国事|教育论文范文|一个拥有13亿人口,领土、领海广袤的发展中国家,生物种质资源丰富,发展生物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综观世界生物产业发展趋势,未来15年左右的时间将是我国生物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生物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口,捉住这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我国就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的差距,甚至有可能在某些领域或某些行业实现赶超,带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反之,我国不能突破在资金、技术、人才、政策及法律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将会使我国生物技术产业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断扩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一旦跨国公司形成市场垄断后,我国不仅失去跨越式发展的先机,民族生物产业也将走向边沿化,再次与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失之交臂。通过对国内外生物经济发展实践进行科学、全面地分析和总结,梳理凝练出十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生物经济发展模式范例:一、二、三产业相融合发展模式;高原山区沟域发展模式;并购、合作发展模式;生物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以价值链为核心的网状和条状集聚模式;产、学、研、官、金相结合发展模式;“分散-集中式”—公司 科研 政府 基地 农户发展模式;国际合作发展模式;生物技术自主创新模式;大型跨国生物公司及生物技术创业公司发展模式,这些经验模式必将对我国现有的生物企业、生物技术创业公司以及即将介入生物产业的大型国企产生示范和推动作用。综合以上分析,针对性提出我国生物经济发展对策建议。(1)生物产业立国战略。我国生物产业秩序尚不规范,相关产业政策缺失,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物产业政策体系十分必要。我国生物产业即将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新兴战略产业之一,通过制定“中国生物产业政策大纲”;建立健全生物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尽快提升其到立国战略高度。(2)体制创新战略。根据生物经济特征和长大规律,切实形成有利于加快产业发展的体制和制度。政府通过公道的制度安排以增加市场要素的活动|教育教学论文|效率和保证其正确的流向,并对有着很大外部效应、逐利性私人企业不愿投入的要素予以支持。(3)技术创新战略。我国应当推进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并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从而加强我国基础研究和前沿高技术研究的原始性创新,努力实现从以跟踪模仿为主向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深刻转变,才能提高我国的生物技术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水平。(4)知识产权、标准化战略。技术标准的实质和核心就是技术体系中对于技术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为此,培育和发展国家综合竞争能力,大幅度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综合能力,推动技术创新、技术扩散,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完善知识产权的法律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5)人才战略。我国应当推进科技人才制度创新,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并吸引海外优秀留学职员归国创业,从而造就一支尖子人才队伍,这是生物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6)资金战略。我国要形成既有政府拨款、又有企业自筹资金,既有国内金融贷款、又有国外金融投入,既有无偿使用的经费、又有有偿使用的资金,从而建立全社会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融资体系,为生物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7)生物资源保护战略。完善生物资源管理的法规和制度,建立和健全国家生物资源的收集、整理、保藏与利用体系,建立濒危野生动植物基因资源库,进一步加强我国濒危野生动植物基因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防止我国重要基因资源流入别国。(8)国际化战略。我国利用潜在的巨大市场的比较上风,按照国际惯例积极与大型跨国公司建立战略同盟关系,在国内合作建立合资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学习发达同家的高科技企业的管理经验。(9)其他对策建议。制定适应生物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增值税、所得税等税种进行改革;优化组织管理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和统一规划,促进生物产业健康、协调、快速发展;优化管理基础,加强统计工作;优化国民教育,举国各界同心协力,积极营造生物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发与应用为基础的生物科技革命正在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又一次伟大的技术变革,我们由于闭关锁国已经错过产业革命发展的良机,由于十年已经痛失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黄金发展机遇,我们没有理由再次丧失生物技术革命带来的这次奔腾|教学论文网|式发展的良机。目前,只有清醒地熟悉到我国生物经济发展现状,找到限制其发展的制约因素,并鉴戒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采取相应的发展模式和一系列的对策措施,我国才能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占有一席之地,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词】:生物技术生物产业生物经济经济形态发展模式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4-7Abstract7-19绪论19-31第1章对生物经济的基本熟悉31-591.1生物经济产生的基础31-391.1.1生命科学的进展31-331.1.2生物技术的发展33-361.1.3生物产业的产生36-391.2生物经济的特征39-441.2.1创新性40-411.2.2三要素的密集性和四高一长性41-421.2.3关联性和渗透性421.2.4多样性和广泛性42-431.2.5依靠性43-441.2.6可持续性和发展的阶段性441.3生物经济遵循的基本法则44-521.3.1生物科技知识倍增法则45-461.3.2生物经济的全球化范围与研究对象的微小规模成反比法则46-471.3.3逐渐加速的垂直长大速度法则47-491.3.4生物经济资源可再生性法则49-501.3.5生物经济的“人本化”考核体系法则50-521.4生物经济的发展趋势52-591.4.1世界很多国家不断加大对生物科技研发投入力度52-531.4.2世界生物产品市场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53-541.4.3生物技术正在向产业领域拓展541.4.4全球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54-551.4.5生物产业由幼稚期进入长大期551.4.6生物经济的市场份额绝大部分仍来自于生物医药产业55-561.4.7生物产业投资向好56-571.4.8转基因产品在质疑反对中快速增长57-581.4.9生物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关键点58-59第2章新型经济形态的生物经济59-952.1经济形态演进的政治经济学分析59-672.1.1经济形态的理论分析59-622.1.2生物经济与其他经济形态的关系62-662.1.3生物经济发展阶段及划分标准66-672.2新型经济形态的生物经济社会再生产过程分析67-872.2.1生物经济的生产68-732.2.2生物经济的交换73-802.2.3生物经济的分配80-832.2.4生物经济的消费83-872.3生物经济与其他新经济的关系87-882.3.1生物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关系87-882.3.2生物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关系882.3.3生物经济与知识经济的关系882.4生物经济的作用及影响88-952.4.1生物经济的作用89-922.4.2生物经济的影响92-95第3章国外生物经济发展实践95-1133.1北美地区95-1013.1.1美国95-1003.1.2加拿大100-1013.2欧洲地区101-1043.2.1基本概况101-1033.2.2各国概况103-1043.3亚太地区104-1103.3.1基本概况104-1053.3.2各国概况105-1103.4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110-1113.4.1古巴1103.4.2巴西110-1113.5对国外生物经济发展的思考和总结111-113第4章我国生物经济发展现状113-1454.1我国生物经济发展概况113-1154.1.1生物医药产销快速增长,效益大幅上升1134.1.2生物农业平稳增长1134.1.3生物能源产销平稳113-1144.1.4生物制造业产业化进程加快1144.1.5生物服务业等一批新兴产业正在形成1144.1.6投资增长强劲,发展后劲较足1144.1.7国际化步伐加快,出现新的亮点114-1154.1.8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发展,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1154.2我国生物经济发展基础分析115-1304.2.1科技基础115-1164.2.2人才基础1164.2.3丰厚的资源基础116-1174.2.4广阔的市场基础1174.2.5初具规模的产业基础117-1304.3我国生物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130-1454.3.1生物产业政策问题130-1324.3.2法律、法规保护体系没有建立1324.3.3体制、制度的缺陷132-1344.3.4对知识产权制度和标准化战略熟悉薄弱134-1354.3.5生物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创新能力不足1354.3.6产业化运行机制不健全、产业化程度低135-1364.3.7生物科技人力资源短缺136-1374.3.8金融创新不足,风险投资短腿,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比例失调137-1394.3.9税收等政策不公道,生物经济发展的整体环境欠佳139-1404.3.10产业规模小、企业效益差,出口水平低、缺乏国际竞争力140-1414.3.11政出多门,生物产业领导部分设置有待商榷1414.3.12市场机制失灵,宏观调控不利,市场环境有待完善141-1434.3.13统计工作滞后1434.3.14国家生物安全体系不健全143-145第5章生物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145-1595.1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145-1475.1.1理论性1455.1.2多目标性1455.1.3系统性145-1465.1.4科学性1465.1.5可操纵性146-1475.1.6可比性1475.2生物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内容147-1535.2.1生物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147-1505.2.2评价体系中的指标说明和分析150-1535.3生物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系统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153-1595.3.1生物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系统模型构建1535.3.2实证分析153-159第6章我国生物经济的发展模式159-1836.1一、二、三产业相融合发展模式159-1636.1.1产业化和生物产业化同步发展159-1616.1.2生物经济一、二、三产业相融合发展161-1636.2高原山区沟域发展模式163-1666.2.1高原模式1636.2.2发展沟域经济,结合当地资源上风发展生物产业的模式163-1666.3并购、合作发展模式166-1686.3.1国际企业并购、合作情况166-1676.3.2我国生物企业并购、合作情况167-1686.3.3企业并购合作促进风险投资发展1686.3.4全球金融危机加速了并购合作步伐1686.4生物产业集群发展模式168-1716.4.1实行集聚化是生物经济发展的最明显的特征168-1696.4.2生物产业集群的二个模式169-1706.4.3我国生物产业聚集式发展的意义170-1716.5以价值链为核心的网状和条状集聚模式171-1736.6产、学、研、官、金相结合发展模式173-1746.6.1企业带动的产、学、研、官、金相结合的发展模式1736.6.2技术先导型的学、研、产、官、金相结合的发展模式173-1746.6.3政府主导型的官、产、学、研、金相结合发展的模式1746.7“分散-集中式”—公司 科研 政府 基地 农户发展模式174-1756.8国际合作发展模式175-1766.9我国生物技术自主创新模式176-1796.9.1细胞经济模式是自主创新的基础性模式1766.9.2生物技术平台资源共享模式是自主创新的战略性模式176-1776.9.3加强原始创新发展生物农业的模式1776.9.4加强集成创新,全面开发产业链,生物质资源多级生物利用、大循环模式177-1786.9.5生物医药引进吸收再创新,优先研发非专利药的发展模式178-1796.10大型跨国生物公司及生物技术创业公司发展模式179-1836.10.1美欧大型跨国生物公司创新模式179-1806.10.2美欧生物技术创业公司发展的基本模式180-183第7章我国生物经济发展对策建议183-2117.1生物产业立国战略183-1857.1.1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生物产业政策体系的必要性183-1847.1.2制定我国生物产业政策的建议184-1857.2体制创新战略185-1887.2.1根据生物经济特征和长大规律,切实形成有利于加快产业发展的体制和制度185-1867.2.2创新所有制结构186-1887.2.3创新分配机制和制度创新1887.3技术创新战略188-1927.3.1实施“高科技产业发展模式”实践行动,创写“中国模式”新篇章1897.3.2实施“创新体系建设”行动,构筑国际一流生物技术创新体系189-1907.3.3实施“企业创新引导”行动,加速技术创新主体的转变1907.3.4实施“科技创新引领”行动,加速原始创新190-1917.3.5实施“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行动,加强自主创新191-1927.3.6实施“创新支撑保证体系建设”行动,建立完善的创新支撑保证体系1927.4知识产权、标准化战略192-1937.5人才战略193-1987.5.1推进科技人才制度创新1947.5.2完善人才激励机制194-1957.5.3改革教育体制,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195-1967.5.4进一步加大对海外优秀留学职员的吸引力度196-1977.5.5发展生物经济,开辟科技职员与大学生创业、就业途径197-1987.6资金战略198-2017.6.1提高熟悉解放思想、汲取国际金融风暴的教训,做好我国的金融创新工作1987.6.2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198-1997.6.3改善银行信贷支持,创新生物产业发展融资模式,搭建多种形式融资平台1997.6.4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融资渠道1997.6.5建立风险投资渠道,完善风险投资机制,积极培育和大力发展创业投资业199-2017.7生物资源保护战略201-2027.8国际化战略202-2037.9其他对策建议203-2117.9.1制定税收优惠等政策203-2047.9.2优化组织管理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和统一规划,促进生物产业健康、协调、快速发展204-2067.9.3优化管理基础,加强统计工作206-2077.9.4优化国民教育,举国各界同心协力,积极营造生物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207-211结论211-213参考文献213-227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227-229致谢22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