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防疫思想与策略及其现代运用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27 点赞:26784 浏览:12029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疫病作为一种发病急、传染性强、传变快、致死率高的疾病,始终伴随人类的长大。每次疫病的流行,都会都会对人类造成巨大的伤痛和难以估量的损失,它不但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也使人产生极大的恐慌心理,对正常的社会秩序会造成严重的冲击。近年来全球新发疫病不断出现,如艾滋病、军团病、埃博拉病、莱姆病、SARS、禽流感等共有30余种。尤其是SARS等传染病在我国的爆发,一方面暴露了我国在防治疫病的战略和对策方面存在着缺陷;另一方面,在西医预防治疗上,面对这种突发的变异性病毒一时束手无策,这都是导致SARS疫情蔓延流行的重要原因。因此,在中医药预防疫病的思想指导下,发挥中医药在预防疫病方面的上风,探讨政府机构在应对新发传染病方面需要进行的机构和制度建设,研究采用哪些具体的中医药方法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为日后能够及时有效的应对其他烈性疫病的流行与传染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古代中国防疫思想和方法以及这些防疫思想和方法对现代新发传染病的应用这两部分进行研究。在与疫病的斗争过程中,我国古代医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对疫病的病因病机、发病传变、和预防治疗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具体的防疫方法也十分丰富。在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战争频发,人类抵御灾害的能力比较有限,多种因素导致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通过分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社会政治因素、地理自然因素、自然灾害因素、人口及城市化因素、中外交流因素及民间习俗等对疫病的影响。古代统治者在面对疫病时,采取了一定的防疫措施,对于遏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措施:1.隔离患者,培养医学人才;2.巡视疫情,施医赐药;3.保障卫生,埋瘗尸骨;4.开仓放粮,赈灾免赋等。古代医家在预防疫病方面在中国医学史上也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就确立了疫病预防的基本原则,即“正气存内”、“避其毒气”,在实际的预防中就要把握这“正”与“邪”两大环节。这就是古代医家预防疫病的基本指导思想,其具体思想观念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顺应自然2.修身养性3.藏精固本4.导引养生5.药物防疫6.隔离消毒7.讲究卫生8.节制饮食9.免疫接种等。古代医家的防疫方法归纳之后下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在“正气存内”方面有:1.顺应四时,平衡阴阳;2.调摄情志,消除恐慌;3.增强体质,固本培元;4.服食药饵,补虚扶正;5.预防接种,人工免疫;6.针灸防病,补弱泻盛等。在“避其毒气”方面有:1.隔离避邪;2.卫生避疫3.消鸩杀|语文教学论文|虫;4.药物预防等。近20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多种新的传染病的出现,称为新发传染病。新发传染病具有不同于传统传染病的新的特点,其发生和流行的基础也是建立在多种新出现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之上。因此针对新发传染病的特点和流行因素,从政府主导的角度制定相应的战略和措施来保障人民生命和健康的安全。1.保持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2.加强对民众的宣传教育和专业职员的培训;3.提高政府相关部分应急反应能力;4.加强动植物检验检疫和市场监管;5.建立传染病预防的特殊政策;6.加强对新发传染病的监测;7.加强医药及药物添加剂的严格管理;8.加强对新发传染病的研究和疫苗的研制。结合古代中医防疫思想,我们在应对新发传染病的预防上得到了很多的启示,结合现代医学防疫思想总结为以下几点:1.未病先防;2.辨证施防;3.整体防疫;4.中西医结合;5.注重养生;6.重视免疫等。在这些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将具体的中医防疫方法融合到现代医学的三个环节中去,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然后从中医的角度对非典、禽流感和甲流这三种新发传染病进行了熟悉,分析了其病因病机、传变规律和流行特点,根据其特点分析了应该采取的正确的预防措施。【关键词】:古代疫病预防新发传染病现代应用
【论文提纲】:目录5-9摘要9-11Abstract11-14前言14-15第一部分古代医家对疫病的熟悉15-331.对疫病概念及范围的熟悉15-162.对疫病的基本特点的熟悉16-192.1紧急性和灾难性16-172.2传染性和流行性172.3季节性和地域性17-182.4传变性和阶段性182.5致病因素的特异性和临床特殊性18-192.6免疫性193.对疫病病因的熟悉19-213.1寒邪致疫说19-203.2疠气、时气和乖戾之气致疫说203.3异气致疫说20-213.4毒邪致疫说214.对疫病传染方式和传播途径的熟悉21-235.对疫病传变规律的熟悉236.对疫病治疗的发展贡献23-257.对疫病的分类25-268.古代典型疫病举例26-338.1流感26-278.2鼠疫27-288.3霍乱28-308.4天花30-328.5疟疾32-33第二部分古代中国防疫思想和措施研究33-591.影响古代疫病流行的因素33-381.1社会政治因素33-351.1.1政府与社会局势33-341.1.2战争34-351.2地理自然条件351.3自然灾害35-361.4地区交流36-371.5人口分布及城市化建设371.6民间习俗37-382.古代中国政府机构防疫对策38-422.1隔离患者,培养人才38-392.2巡视疫情,施医赐药39-402.3保障卫生,埋瘗尸骨40-412.4开仓放粮,赈灾免赋41-423.古代医家预防疫病的主要思想42-473.1顺应自然的思想433.2修身养性的思想43-443.3藏精固本的思想443.4导引养生的思想44-453.5药物防疫的思想453.6隔离消毒的思想45-463.7讲究卫生的思想463.8节制饮食的思想46-473.9免疫接种的思想474.古代医家主要防疫措施47-594.1正气存内47-524.1.1顺应四时,平衡阴阳484.1.2调摄情志,消除恐慌48-494.1.3增强体质,固本培元494.1.4服食药饵,补虚扶正49-504.1.5预防接种,人工免疫50-514.1.6针灸防病,补弱泻盛51-524.2避其毒气52-594.2.1隔离避邪52-534.2.2卫生避疫53-554.2.3消鸩杀|语文教学论文|虫55-564.2.4药物预防56-59第三部分近年中国新发传染病防疫研究59-851.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592.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特点59-602.1人畜共患性592.2病原体的易变异性59-602.3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602.4疾病发生的不确定性603.几种常见的新发传染病简介60-633.1艾滋病60-613.2SARS613.3人禽流感61-623.4甲型H1N1流感62-634.我国新发传染病流行的因素分析63-654.1环境因素634.2经济因素634.3人为因素63-644.4生物学因素644.5微生物耐药性因素64-655.我国政府机构应对新发传染病对策65-675.1保持人与自然和谐655.2加强对民众的宣传教育和专业职员的培训655.3建立公共卫生紧急处理系统65-665.4提高政府部分应急反应能力665.5加强动植物检验检疫和市场监管665.6加强对新发传染病的监测和预警665.7加强医药及药物添加剂的严格管理66-675.8加强对新发传染病的研究和疫苗的研制676.现代中医预防疫病的思想和方法67-776.1古代中医防疫思想对现代传染病预防的启示67-726.1.1未病先防的思想67-686.1.2辨证施防的思想68-696.1.3整体防疫的思想69-706.1.4中西医结合的防疫思想706.1.5注重养生的思想70-716.1.6重视免疫的思想71-726.2现代中医防疫方法72-776.2.1控制传染源736.2.2切断传播途径73-746.2.3保护易感人群74-776.2.3.1天人合一746.2.3.2形神合一74-756.2.3.3药食结合75-766.2.3.4疫苗接种76-777.几种常见新发传染病的中医药预防77-857.1非典型性肺炎77-797.1.1中医对非典的熟悉777.1.2非典的病因与病机77-787.1.3非典的传变特点787.1.4非典的中医药预防78-797.2人禽流感79-827.2.1中医对人禽流感的熟悉79-807.2.2人禽流感的病因病机807.2.3人禽流感的传变807.2.4人禽流感的中医药预防80-827.3甲型H1N1流感82-857.3.1中医对甲型H1N1流感的熟悉827.3.2甲型H1N1流感的病因病机827.3.3甲型H1N1流感的传变827.3.4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82-85结语85-86参考文献86-94文献综述94-112参考文献107-112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12-113致谢113-114作者简介11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