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报刊传播西医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14 点赞:2907 浏览:708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国近代大规模的西医东渐发端于19世纪初,传教士具有首创之功。传教士传播西医的初始目标是引领中国人皈依基督福音,但是其结果却造成另一种历史图景:大批传教医生掀起“福音婢女”的神秘面纱,开始把医院作为撒播西医仁爱精神的初始阵地。此后,大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西医学校、成立西医社团、译述西医书籍和创办西医报刊,这些现代性传播工具在将西医传播到中国的同时,也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传承方式注入崭新的现代性因素,特别是报刊这种新型传播工具的采用,以其特有的魅力和价值打破普通人际传播的局限,不仅揭开中国近代报刊史的序幕,将大众传播工具和传播模式引入中国,标志着中国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的颠覆,而且大大提高西医传播的效果。假如说传教士拉开报刊传播西医的序幕,那么,晚清时期,早期的本土西医群体和留日医学生群体创办的启蒙报刊,则打破外国人操控西医传播权的局面,开创国人主动接受和自觉传播西医的历史新篇章。当然,从其规模和影响上看,自办启蒙报刊尚不足以与传教士报刊相抗衡,但客观上加速了西医传播的本土化进程,对启迪民族精神、谋求救国良策、祛除教会医学的毒魅,起到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特别是陈垣,在学生时代就将个人前途和民族安危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支持收回医学教育权的运动,善于利用报刊的强大宣传和教育功能,开辟一条独特的医学救国之路,他以“著述医”自称,以卫生报刊为阵地,以医学救国为主线,努力宣传救国、保民、强种思想,使救国思想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彰显和传播。从历史传承和空间扩散上看,民国时期西医传播事业较之晚清时期有空前发展,这不仅表现为西医报刊总量飞速增长,也表现在西医传播事业的历史进程上。固然民国时期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使得西医传播进程呈现出阶段性抑扬|语文教学论文|和地域性差异,但是始终弦歌不绝,艰难发展。特别是八年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报刊总量超过前期任何一个阶段,传播中心也历经数次变迁,先是以上海为全国性中心向四周扩散,抗战时期又移至中西部中心城市和革命根据地,终极形成一个多中心多向性扩散网络,传播环境的改善和良性生态的形成,进一步增强报刊传播西医的能力。革命根据地地处偏僻落后的农村,生活环境艰苦,文化教育卫生条件落后,疫病严重威胁军民健康。但是革命根据地克服各种困难,因陋就简,广泛利用各种党报党刊和专业报刊,结合其它形式,开展卓有成效的卫生宣教运动。固然根据地卫生报刊种类少,生存难,但是却在中国的坚强领导下,在广雄师|教育论文网|民的艰苦努力下,胜利完成各个时期的历史使命,把根据地建设成中国卫生宣教事业的先进地区,为各个时期中国农村的卫生建设积累了经验,也为解放后全国卫生工作的推进奠定了基础。革命根据地卫生宣教事业有很多值得总结的宝贵经验。从传播主体上看,医校报刊、团体报刊、官办报刊、专科报刊和报纸副刊的纷纷出现,表明多主体传播格式|教育论文范文|已经形成,组织传播终极成为报刊传播西医的主要形式。首先,医校报刊是教育传播的重要媒介和师生学术活动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播和弘扬医学救国精神和职业理念的重要平台。其次,社团与报刊共生是当时中国医界的一道风景线。西医群体、西医社团和西医报刊相辅相成,构成医学发展的内部支撑体系,特别是专科报刊,为西医理论体系的本土化和现代医学体制在中国的建立作了充分的准备。再次,以通俗、简明为特征的报纸副刊纷纷问世,标志着西医传播已经开始由精英阶层向普通大众进行科学教化的等级传播模式。此外,作为政府喉舌的官办报刊,在舆论导向、采编质量等方面都处于上风和主导地位,对西医传播事业有重要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多元传播格式|教育论文范文|下西医传播事业的繁荣,给中国近代医学的发展带来什么?文章分别以医校报刊、学术期刊、医团报刊为中心,对西医传播的效果作一宏观考察。首先,民国时期,政府多次颁布法令,收回教育主权,推行学制改革,自办医学院校逐渐取代教会医学校,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西医传播组织,为西医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准备大批后备人才。其次,西医的不断传入预示着西医传播已经从信息接收转变到体制构建上来——理论体系的本土化和实践模式的本土化。学术社团和学术报刊的问世为西医体制在中国的移植与再造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基础,促进学术研究向专深方向发展,也促成西医共同体的壮大。再次,西医共同体不仅是现代医学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而且成为现代公共卫生事业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政府施为、社会介入、服务大众是公共卫生的基本特点。公共卫生制度的建构过程实质上是医学的国家化、社会化和大众化过程。事实上,西医共同体在鉴戒国外先进的卫生制度时,非常留意公共卫生的国家化、社会化和大众化推进,从而指明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重点问题和发展方向。【关键词】:近代中国报刊西医传播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3-6Abstract6-15绪论15-33一、研究目的和意义15-17二、学术史回顾17-29(一)关于近代报刊、西医报刊、西医传播和报刊传播西医的研究17-23(二)相关近代医学史研究23-29三、主要研究内容29-31四、本文努力的方向和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31-33第一章传教士开创中国近代报刊传播西医之先河(1807-1911年)33-80一、动机与路径:西医跨文化传播的策略选择33-55(一)藉医传教: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的艰难博弈33-41(二)传播路径:从医疗空间到舆论空间的多维渗透41-55二、传教士:报刊传播西医之发端55-77(一)报刊:一种面向中国人的新型传播媒介55-58(二)西医传播:从综合报刊到专业报刊的嬗变58-77三、近代传教士传播西医的历史作用77-80第二章国人自办启蒙报刊传播西医之早期动员(1886-1911年)80-133一、尹端模:第一份自办医刊的创办者82-88二、青年陈垣的医学救国思想与实践——以《医学卫生杂志》和《光华医事卫生杂志》为中心88-106(一)从革命报人到著述医:陈垣的医学救国思想与实践89-100(二)"著述医"陈垣的医学著述及其历史影响100-106三、赴日留学:德日西医体系的传入106-124(一)留学日本:国人留学习医的"终南捷径"106-113(二)日本:留学生报刊传播西医的域外努力113-116(三)上海:留学生报刊传播西医的域内探索116-124四、自办西医启蒙报刊的示范意义124-133第三章以城市为中心西医传播网络的形成与发展(1912-1949年)133-187一、民国时期西医报刊历史传承的特点134-148(一)时空分布134-135(二)阶段性抑扬|语文教学论文|和持续性发展135-141(三)地域性分异和网络化扩散141-148二、上海:西医传播全国中心的确立及其动因148-157(一)经济繁荣的拉动149-150(二)西学东渐的推动150-151(三)西医群体的努力151-152(四)租界卫生的示范152-154(五)政府决策的导引154-157三、抗战时期传播中心的西移及其影响157-187(一)抗战时期传播中心西移的原因158-164(二)传播中心西移的重要意义164-180(三)传播中心西移后西医传播内容的拓展180-187第四章革命根据地卫生宣教事业的勃兴(1931-1949年)187-249一、土地革命时期卫生报刊的萌芽及其防疫宣传187-191(一)卫生专业报刊的萌芽188-189(二)综合性报刊的防疫动员189-191二、抗日战争时期卫生报刊的发展及其卫生宣教191-209(一)新四军二、三师的《医务生活》与《先锋医务》191-200(二)山东军区的《军医杂志》、《山东医务杂志》和《胶东医刊》200-206(三)陕甘宁边区的《国防卫生》及其它综合性报刊206-209三、解放战争时期卫生报刊的拓展209-222(一)《山东卫生》210-211(二)《健康报》(复刊)211-217(三)《野战卫生》与《中南卫生》217-222四、革命根据地卫生宣教的历史经验222-249(一)党政部分高度重视,各级领导身体力行223-226(二)强化组织保障,确保政策跟进226-230(三)因陋就简,充分利用党报专刊230-234(四)目标明确,突出重点234-241(五)科学实用,务求实效241-249第五章多主体传播格式|教育论文范文|下中国近代医学的走向(1912-1949)249-327一、多元主体传播格式|教育论文范文|的形成与发展249-270(一)医校报刊蓬勃发展250-252(二)社团报刊脱颖而出252-258(三)专科报刊异军突起258-261(四)卫生副刊异彩纷呈261-270二、教育传播的国家化与西医群体的长大——以校办报刊为中心270-285(一)教育体制的转换及其对西医教育的影响270-275(二)医校报刊的繁荣275-279(三)医校报刊成为西医群体长大的舞台279-285三、现代医学体制的移植与再造——以专业社团的学术期刊为中心285-302(一)中华医学会与西医体制的构建286-294(二)中华护士会与中国护理学的发展294-297(三)中国生理学会与中国生理学的奠基297-299(四)中华民国药学会与中国药学的肇兴299-302四、传统卫生模式的颠覆与超越——以民间社团的普通报刊为中心302-327(一)政府施为与社会介入:现代公共卫生之滥觞302-308(二)让公众理解传染病:以中国防痨协会和中华麻风救济会为例308-317(三)妇女与儿童的发现:以节育运动和慈幼运动为例317-327本文结论327-330参考文献330-349致谢349-35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351-352附录352-38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