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与超越: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24 点赞:4730 浏览:1284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学评价研究从先容国外教育评价理论到力图与我国教学自身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建立了我国教学评价理论和实践体系,取得了诸多成就和明显的进步。然而,在看到它积极一面的同时,我们也发现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仍然游离于教学情境之外,表现出与教学情境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致使教学评价难以反映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如何建构适应现代教学情境的教学评价体系,克服评价游离于教学之外而出现诸多“不适应”弊端,是近年来教学评价改革的中心议题。着眼于我国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应不同教学情境的评价体系,对于改进我国教学评价工作,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充分吸收了国内外教学评价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以人与人相互理解,超越传统评价中“与人无涉”的工具理性为主旨;以尊重人、满足人、成就人的发展为目标;采用文献分析、案例研究、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牢牢围绕“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这一主题展开以下研究:第一,解读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内涵。首先先容了教学评价的蕴含以及教学评价的渊源与发展。在此基础上,重点解释“什么是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它是指以不同的教学情境为参照,通过适当的评价方式捕捉教学过程动的因素,把握不同情境中主体的某些特定行为,并对其做出公道地价值判定,以满足不同情境中主体的不同需要。在明确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内涵的基础上,又分析了它的多维表征和评价要素。第二,教学评价实践现状。为了解教学评价实践现状,本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调查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评价态度和熟悉,了解他们实施教学评价的情况等。经过调查发现,教学评价经历了这些年改革,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诸多“不适应”问题。比如,评价方案设计不符合主体需求、评价方法选取不适合教学条件、评价实施不适应教学发展等。通过深度分析,这些“不适应”问题受诸多因素影响。当务之急,建构适应现代教学情境的评价体系是解决教学评价现存问题的必然选择。第三,明确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价值态度。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是一种基于人与人相互理解,超越“与人无涉”工具理性的评价观。它以“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增值性评价理论、CIPP评价模式、情境认知理论和社会生态学思想作为理论依据。它主张评价应该从情境无关走向情境关联、从价值中立走向价值负载、从管理控制走向理解适应、从限定孤立走向和谐共生。它的核心理念体现在:以评促长大、以评促、以评促理解和以评促真实的理念。第四,设计情境适应性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此指标体系设计以教学评价新理念为引领,夸大|教学论文网|指标的适应性、天生|教育论文网|性和开放性,为教师教学提供可能而非限制。设计时指标选取遵循ZRT原则,标准设置讲究“布白”、“范围”划分和“度”的原则;然后,根据教学情境发展的不同阶段:运作前期、运作中期和运作后期,采用分析法、特尔斐法等方法,选取最能符合不同情境中教师需要的指标项目,确立了预期评价指标、过程评价指标和成果评价指标;接着,采用层次分析法为每项指标进行赋权;最后,本研究将繁多的评价方法根据情境需要进行归类:预期评价方法、运行评价方法、成果评价方法和全息评价方法,为末级指标提供了较为适用的评价方法。终极形成了完整的情境适应性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框架,使用案例分析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此框架只是为教师教学评价实施提供蓝图和专业支持,在具体实施中,根据情境变化和主体需求,评价主体基于理解和互信,通过协商对话的形式,对其做相应调整。第五,构建情境适应性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此体系依据霍恩斯坦的全新教育目标分类和新修订的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和行为领域学习情境。针对这四个领域的各自特点,评价主体通过协商的形式,共同建构适应不同学习领域的评价体系框架。此体系主张学生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者在一个完整的领域中进行完整的学习;外在信息或内容输入给学生,经过学习体验之后,学天生|教育论文网|为能适应文化和环境的、有知识和能力的人;学习体验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的侧重点:认知、情感或动作技能,进行适应性评价。(1)认知领域适应性评价,客观测试适合事实性知识的评价;反应测试符合概念性知识的评价;行为测试用于程序性知识的评价;策略测试适合元认知知识评价;(2)情感领域适应性评价,使用陈述方式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采用行为观察了解学生的情感反应;利用利克特量表分析各种不同的情感目标等;(3)技能领域适应性评价,依据动作技能本质特点,协商设计情境适应性评价标准。(4)行为领域适应性评价,它不能脱离其他三个领域,而是涉及到各领域的行为评价。主要采用限制性和扩展性的行为评价方式开展情境适应性评价,促进学生的深层次学习。第六,建立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运行“机制丛”。为了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顺利开展,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为其运行提供动力。而机制要发挥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往往需要建立多个机制共同起作用,这便形成了“机制丛”。在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中,评价信息加工机制、评价信息反馈机制、元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共同构成既具有独立意义又相互作用的“机制丛”。(1)评价信息加工机制由组织系统、存储系统和交流系统三个子系统共同组成。(2)评价信息反馈机制主要以“前置——即时——延时”方式建构而成:(3)元评价机制主要设计公道的元评价标准,确立规范的元评价程序,对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工作本身进行再评价。(4)保障机制主要由权限保障、能力保障、环境保障和条件保障共同组合而成。总之,这四种机制在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执行中相互磨合、交织、终极兼容,成为达成教学评价运行中某种平衡的气力|教学论文范文|,为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实施提供动力支持。【关键词】:教学评价情境适应性评价情境理解超越
【论文提纲】:摘要7-9Abstract9-12导论12-43一、问题提出12-14二、研究意义14-16三、文献综述16-38四、研究设计38-43第一章实事中求"适":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内涵解读43-56一、教学评价的蕴含43-45二、教学评价的历史考察45-49三、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的意蕴49-50四、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的多维表征50-53(一)境域: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的根基50-51(二)理解: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的旨向51(三)超越: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的追求51-52(四)天生|教育论文网|: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的表现52-53(五)发展: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的真谛53五、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的要素分析53-56(一)主体:评价过程的引领者53-54(二)对象:在评价中成就自我54(三)目的:介入者的共同期待54(四)标准:多一把衡量的尺子54-55(五)方法:在差异中穿行55-56第二章实然中不"适":教学评价实践之现实性审视56-73一、实然考察:教学评价现状写真56-66(一)教学评价现状调查设计与实施56-57(二)教学评价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57-66二、整体剖析:教学评价现存问题66-68三、根源分析:教学评价中"不适"之影响因素68-70四、应然选择:情境适应性评价——教学评价的迫切要求70-73第三章理解中适应: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的价值诉求73-83一、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的立论根基73-77(一)"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理解对话,共同建构73-74(二)增值性评价理论:夸大|教学论文网|发展,关注过程74(三)CIPP评价模式:评价的目的不在证实,而是改进74-75(四)情境认知理论:注重评价依存于真实情境75-76(五)社会生态学思想:彰显评价中人与环境、文化和谐关系76-77二、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的价值导向77-79(一)从情境无关走向情境关联77(二)从价值中立走向价值负载77-78(三)从管理控制走向理解适应78-79(四)从限定孤立走向和谐共生79三、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的价值理念79-83(一)以评促长大的发展性评价理念80(二)以评促的协商性评价理念80-81(三)以评促理解的适应性评价理念81(四)以评促真实的情境性评价理念81-83第四章境遇中适行:情境适应性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83-131一、情境适应性教师教学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83-87(一)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区别83-84(二)情境适应性教师教学评价指标84-86(三)情境适应性教师教学评价标准86-87二、情境适应性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依据和原则87-92(一)情境适应性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依据88-90(二)情境适应性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90-92三、情境适应性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方法92-105(一)情境适应性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流程93-94(二)情境适应性教师教学评价指标初选方法94-97(三)情境适应性教师教学评价指标完善方法97-100(四)情境适应性教师教学评价标准制定方法100-102(五)情境适应性教师教学评价权重确立方法102-105四、情境适应性教师教学评价方法的确立105-109(一)预期评价方法:宏观猜测教师教学准备105-106(二)运行评价方法:动态监视教师教学过程106-107(三)成果评价方法:宏观总结教师教学效果107-108(四)全息评价方法:微观教师教学个体108-109五、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整体框架:一幅蓝图109-123(一)情境A:教学运作前期,预期评价指标体系111-114(二)情境B:教学运作中期,过程评价指标体系114-121(三)情境C:教学运作后期,成果评价指标体系121-123六、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案例研究123-131(一)情境适应性教师教学评价的案例背景124(二)案例学校的情境适应性教师教学评价实施过程124-129(三)案例学校的情境适应性教师教学评价分析与评论129-131第五章异域中适变:情境适应性学生学习评价体系131-162一、基于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学生学习领域分析131-134(一)学生学习的认知领域132-133(二)学生学习的情感领域133(三)学生学习的技能领域133-134(四)学生学习的行为领域134二、学习评价在认知领域中的情境适应性设计134-146(一)客观测试与学习情境相匹配:事实性知识的记忆135-137(二)反应测试与学习情境相匹配:概念性知识的理解137-141(三)行为测试与学习情境相匹配:程序性知识的应用141-144(四)策略测试与学习情境相匹配:元认知知识的反思144-146三、学习评价在情感领域中的情境适应性设计146-152(一)情感领域中情境适应性评价维度146-149(二)语言陈述评价法:适于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149(三)行为观察评价法:适于了解学生的情感反应149-150(四)利克特量表评价法:适于了解各种不同的情感目标150-151(五)情感领域中情境适应性评价留意事项151-152四、学习评价在技能领域中的情境适应性设计152-155(一)技能领域中学习:集中与间隔,整体与部分152-154(二)个性化设计:技能领域的评价标准154(三)表现性评价:动作技能中认知成分的评价154-155五、学习评价在行为领域中的情境适应性设计155-160(一)行为领域中情境适应性评价假设155-156(二)综合各领域的评价:行为领域的评价范围156-157(三)限制性和扩展性评价:适应行为领域的评价方式157-158(四)促进学生深层学习:行为领域评价的运行过程158-160六、情境适应性学生学习评价框架——一种构想160-162第六章执行中调适: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运行"机制丛"162-181一、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信息加工机制162-167(一)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信息加工遵循原则163-164(二)建立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信息加工组织系统164-165(三)创建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信息加工存储系统165(四)构建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信息加工交流系统165-167二、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信息反馈机制167-171(一)有效反馈,无效反馈167-168(二)确立以情境适应性为定位的评价反馈168-171三、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的元评价机制171-175(一)明确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元评价目的172-173(二)设计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元评价标准173-174(三)确立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元评价程序174-175四、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的保障机制175-181(一)赋予评价权力: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实施的权限保障176-177(二)提升评价素养: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实施的能力保障177-178(三)营造评价文化: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实施的环境保障178-179(四)公道配置资源: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实施的条件保障179-181结语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一种基于理解、体现超越的评价观181-184一、研究结论181-183二、研究不足与展望183-184参考文献184-192附录192-208附录1:教学评价实践现状调查问卷(教师问卷)192-193附录2:教学评价实践现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193-194附录3:教学评价实践现状访谈提纲(教师)194-195附录4:教学评价实践现状访谈提纲(学生)195附录5:情境适应性教师教学评价初选指标195-196附录6:情境适应性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专家调查表(第一轮)196-197附录7:情境适应性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专家调查表(第二轮)197-198附录8:情境适应性教师教学评价指标权重专家调查表198-201附录9:情境适应性教师教学评价的完善指标框架201-208后记208-210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21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