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壮族、蒙族、纳西族人格结构比较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14 点赞:34785 浏览:15908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采用因素分析和自由分类的方法分别探索汉、壮、蒙、纳西族人格结构的异同,从而揭示在同一文化中不同亚文化条件下的人格模型;采用田野工作和相关研究的方法,揭示民族生态环境、父母教育方式与人格结构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包括:因素分析与自由分类的结果都得到了较为一致的结论,即四个民族的人格结构中既存在共同之处,也存在着不同之处。具体表现为:第一,汉、壮、蒙、纳西族具有共同的“外向活跃”因子、“积极/消极”这一共同的人格结构维度,以及“中和的人格特征”这一共同的分类。第二,汉、壮、蒙、纳西族人格结构的不同之处集中地体现在各族人格结构所含因子的数目、内涵、所含特质数,人格结构维度,以及各族自由分类的均匀分类数等方面上。经过对父母教养方式与人格之间的相关研究及各族生态文化背景的田野工作考察的结果显示,生态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与人格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描述为:一定的民族生态环境导致一定的父母教养方式,而一定的民族生态和父母教养方式共同作用于人,使其产生一定的心理与行为方式。总的来说,本研究的结果基本支持了本研究所提出的民族生态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与人格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式。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包括:首次采用自由分类的方法揭示人格结构的维度,这将有利于丰富人格研究的视角与内容,对于后续的研究有启发意义。对汉、壮、蒙、纳西族的人格结构及其维度进行深入地比较,并揭示某种特定的生态环境因素和父母教养方式与民族人格结构之间的关系。【关键词】:人格结构汉族壮族蒙族纳西族跨文化多维标度法因素分析词汇学假设
【论文提纲】:全文摘要5-6英文摘要6-8内容摘要8-13第一章绪论13-501研究背景13-152理论基础15-293文献综述29-394研究构思39-50第二章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探索汉、壮、蒙、纳西族人格结构的异同50-721研究背景50-512在汉、壮、蒙、纳西族中验证中国人“大七”人格结构模型51-573汉、壮、蒙、纳西族人格结构异同的初步探索57-664汉、壮、蒙、纳西族的“外向性”特点分析66-72第三章采用自由分类的方法探索汉、壮、蒙、纳西族人格结构的异同72-971研究背景72-742汉族人格结构的研究74-793壮族人格结构的研究79-814蒙族人格结构的研究81-845纳西族人格结构的研究84-876讨论87-97第四章汉、壮、蒙、纳西族的生态文化背景分析97-1101汉族的生态文化背景98-1012壮族的生态文化背景101-1043蒙族的生态文化背景104-1074纳西族的生态文化背景107-110第五章汉、壮、蒙、纳西族的父母教养方式与人格110-1381研究背景1102汉、壮、蒙、纳西族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110-1333汉、壮、蒙、纳西族父母教养方式与人格的关系133-138第六章总结与展望138-1431本研究主要结论138-1412本研究主要贡献1413本研究不足之处及展望141-143参考文献143-163附录163-179后记179-181华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181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18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