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非农劳动教育收益率变动

更新时间:2024-02-05 点赞:26238 浏览:1198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对个人收入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决定性的影响。教育对个人收入高低的影响程度主要靠教育收益率指标来反映。理性的居民只有在保证已有教育投资收益的实现时才会持续的追加教育投资。教育收益率不仅能反映教育投资的配置效率,而且能够衡量出教育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特别是在中国农村地区,由于长期的经济贫困和人口众多等因素,居民个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受教育的程度在逐渐提高,个人从事非农劳动的机会增多,个人收入水平也有了明显上升。对新时期农村居民教育收益率的分析,有助于了解农村居民教育收益率的变化趋势和特征,并可以为如何增加新时期农村地区居民教育收益率提供公道的政策建议,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维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本文利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1996年-2005年农村调查数据,在总结以往教育收益率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Heckman两阶段修正法来修正样本数据可能存在的选择性问题,从而计算出1996年至2005年的农村居民非农劳动教育收益率。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996年到2003年中国农村居民从事非农劳动的教育收益率逐渐上升,但是这一结论和其他文献的结果相比偏低,2003年到2005年教育收益率有所下降。加入性别、地区、教育类型和职业特征等控制变量后结果显示,男性有工作居民的教育收益率低于女性有工作居民的教育收益率;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教育收益率最高,东部次之,中部地区最低;农村地区职业教育的收益率要高于普通教育的收益率;职业特征能够明显影响教育收益率,扣除职业特征的影响效果后,农村居民从事非农劳动的纯教育收益率下降明显。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制度上升效应的消退,不断上升的教育成本和增长缓慢的实际收入是导致2003年后农村介入非农劳动居民教育受益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首先要提高农村地区居民特别是女性居民的受教育时间。其次,在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后,中等教育的选择成为农村居民教育选择的关键,在农村地区要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最后,中部地区要加快劳动力市场的改革速度,同时国家提高对中部地区的教育投资,努力提高中部农村地区教育收益率。【关键词】:教育收益率非农劳动Heckman两步法
【论文提纲】:摘要3-4Abstract4-81导论8-131.1研究的问题和背景8-101.1.1研究的问题8-91.1.2中国农村劳动力市场背景9-101.2研究问题的意义10-111.3研究的思路和框架结构11-121.4研究方法的简单说明12-132文献综述13-172.1国外相关文献综述13-142.2国内相关文献综述14-173教育收益率的几个问题17-233.1个人收益率和社会收益率17-183.2个人收益率的计算方法18-233.2.1内部收益率法18-193.2.2明瑟函数法19-213.2.3生产函数法21-234数据样本、变量和计量方法23-294.1数据和变量的选取23-254.1.1数据的来源234.1.2变量的选取及说明23-254.2计量方法25-294.2.1选择样本的估计25-284.2.2模型扩展28-295教育收益率的计量结果29-445.1变量的统计特征29-325.2教育收益率的估计结果32-445.2.1非农劳动介入模型的回归结果32-335.2.2heckman两步法的回归结果33-375.2.3扩展模型的回归结果37-415.2.4回归结果的解释41-446结论及政策建议44-486.1主要结论44-456.2政策建议45-476.3本文研究的局限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47-48参考文献48-51附表51-54致谢5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