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两次科学教育革新HPS背景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05 点赞:33613 浏览:15608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研究的是美国在20世纪下半叶发生的两次科学教育改革。二战之后,美国为了保持其经济大国的国际地位,在科学教育方面接连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第一次改革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1957年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引发了美国战后这次大规模的科学教育改革,其主要特征是科学课程现代化。第二次改革开始于1985年。美国科学促进会在这一年启动了一项改革科学技术的国家计划——2061计划(2061project),拉开了这一次改革的序幕。2061计划是一项跨世纪的、分阶段的科学教育改革计划,目标是“普及科学”,提高全体美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美国的两次科学教育改革,从HPS(即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英文缩写:theHistory、PhilosophyandSociologyofScience)的角度来看,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是一反一正。50年代末开始的第一次改革的结果不尽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最新的理论指导。固然当时科学哲学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科学哲学和科学教育这两个方面的发展互不关心,科学哲学的新理论新观点没有被及时引入到改革中来,改革的指导思想仍然是建立在逻辑经验主义基础之上的传统科学观。第二次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建构主义,其体现的是基于HPS的现展而形成的新科学观。新科学观指导下的科学教育夸大|教学论文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知识学习的建构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这对学生了解“科学的本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这次改革还把HPS内容作为科学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述的这些经验教训,都值得我们学习鉴戒。从HPS的角度看来,第二次改革也有它的不足之处。本文分析了这次改革的一个重要教育方法——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哲学基础是建构主义。由于建构主义观点存在的一些缺陷,人们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往往忽视了学生对科学知识掌握。这显然是不对的,从拉卡托斯的哲学观点来看,科学知识的掌握与培养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是同样重要的,两者不可偏废。出于对现实意义的考虑,本文在内容安排上侧重于第二次科学教育改革。【关键词】:美国科学教育改革HPS科学观建构主义科学探究
【论文提纲】:摘要6-7Abstract7-10绪论10-15一、20世纪50年代前的美国科学教育10-12二、我国研究现状及本文研究意义12-15第一章美国第一次科学教育改革研究15-25第一节第一次科学教育改革的历史过程和内容15-19一、改革的历史背景15-16二、改革的领军人物:科南特、布鲁纳16-18三、课程改革18-19第二节对改革的哲学基础分析19-25一、改革的思想基础:要素主义20-21二、要素主义与传统科学观21-22三、改革者的传统科学观22-24四、落后的科学观:改革结果令人失望的原因之一24-25第二章美国第二次科学教育改革研究25-52第一节第二次科学教育改革历史背景及过程25-30一、改革的背景25-26二、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和“2061计划”26-28三、国家研究理事会和《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28-30第二节HPS的现展30-47一、科学史的现代研究30-32二、科学哲学的现展32-39三、从科学社会学到科学知识社会学39-43四、传统科学观和新科学观43-47第三节第二次科学教育改革的HPS分析47-52第三章启示与反思52-57第一节美国两次科学教育改革给我们的启示52-53第二节对第二次科学教育改革的反思53-57参考文献57-59后记5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