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课堂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近况浅析与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02 点赞:36719 浏览:16323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正在进行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教师的课堂管理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乃至课程改革的效果。因此,更新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念,改善课堂管理方式,无疑应该是课程改革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有关文献,并运用调查法和观察法,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调查分析了以甘肃矿区为主的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的现状,发现存在在的问题,提出建议,目的在于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和管理为实证,明确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背景下,课堂管理怎样适应新的教学和管理要求,提高课堂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也给我地区教育管理部分提供一些关于课程改革和教学管理方面的科学依据,以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提高我地区课堂教学水平。此外,本文尽管是以初中语文课堂管理为研究对象,但作者以为|教育论文网|本文的分析研究结果应会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其它学科的课堂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会对有关的教师培养和培训部分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在定量部分,本文通过对甘肃矿区及其周边部分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发现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管理如下的一些特点:一、新课程的实施确实给课堂管理带来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二、教师性别不同也给课堂管理带来了差异,女教师谨慎细心,更注重学生的情绪放松和保持课堂气氛的和谐,而男教师显得自信宽松,更注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特点和学业程度来进行管理;三、5年以下和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更注重上课的规矩,更在乎师道尊严,10-20年教龄的教师更注重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四、中级职称的教师的课堂管理带有更显明的开放性,低级和高级教师更注重教学环节和课堂管理的严谨流畅;五、专科教师习惯于促使自己和学生一起遵循自身受教育经历形成的和传统公认影响下形成的课堂常规,带有“延承型”特点,本科教师更倾向于在师生的互相适应同形成一种新的课堂行为观念和习惯,带有“建设型”特征。六、教师对新课程的实践经历和学校教育管理制度对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影响明显。七、总体来说,教师在研究和运用语言和非语言艺术手段方面,尚需加强。八、成绩一般的学生在课堂上承受着比成绩优良学生较重的人际关系心理压力。九、在师生关系上,8年级学生表现出了明显的满足感,毕业年级的学生觉得课堂气氛并不轻松。十、毕业年级的教师对教学更投入,但对待学生有不够同等现象。在定性部分,研究者对语文教师的十二节公然课和随堂课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一、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和管理中能够主动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新课程的教学和管理理念。二、教学效果较好的课存在一些共性。三、公然课和随堂课有较大的差异:(一)公然课纪律问题较少,课堂管理任务轻;(二)随堂课的教学效果与公然课有较大差距,其中包括教学准备的程度,内容和环节的安排和设计,对问题行为的处理方式等。四、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存在诸如不能照顾全体学生、不能留意到和改变课堂上的消极现象等问题。根据调查和分析结果,结合新课程倡导的教学和管理理念,本文指出了采样地区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存在的六个主要问题:一、教学和课堂管理观念的传统性。二、教师在课堂管理中没有有效的掌握和调控手段,导致教学预期目标和实际效果相距甚远。三、不能兼顾全体学生的发展。四、评价观念滞后,评价手段单一。五、对新课程理念领会不深,实践走形式。六、对语言艺术和非语言手段的研究和运用重视不够。本文根据调查研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六条建议:一、要随着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着力改变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念。二、加强随堂课的自我监视,缩小其与公然课之间的差距。三、在教学内容和环节的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四、重视语言艺术和非语言艺术的研究和运用。五、运用各种方式,加强对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和实践的培训、学习。六、教师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管理艺术。【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师课堂管理观念方式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5-7Abstract7-10一、引言10-14(一)问题的提出10-11(二)主要概念的界定11-12(三)研究本课题的目的12-14二、文献综述14-34(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分析14-17(二)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的作用分析17-21(三)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的任务分析21-22(四)课堂管理的模式分析22-24(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和非语言手段运用的分析24-31(六)新课程倡导的现代学习方式31-33(七)小结33-34三、研究方法与步骤34-36(一)研究方法34(二)研究步骤34-36四、研究结果及分析36-67(一)研究结果36-61(二)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结果成因分析61-67五、问题和建议67-76(一)问题67-70(二)建议70-76附件(一):教师调查问卷76-79附件(二):学生调查问卷79-82参考文献82-83后记83-8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