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中等职业教育结构调整问题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08 点赞:19267 浏览:8445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安盟的中等职业教育碰到了很多新的困难和挑战,出现了招生困难、规模萎缩、结构失衡、资源流失、质量下降、社会偏见、就业困难等不良发展的态势。这些困难和挑战已经关系到了兴安盟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就是专业设置不够公道,专业结构不够优化,专业调整力度不大,不能适应兴安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上大众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本文依据职业教育理论、心理学和系统科学、区域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管理科学、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从兴安盟经济社会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技能型人才需求出发,结合国内外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研究成果,在总结分析兴安盟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历史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了兴安盟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现状、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兴安盟产业化、产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实际及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现状,提出了以服务兴安盟的全面小康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对策。对策主要是按照必须动态地适应兴安盟乃至周边区域的社会需求和大众需求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整合兴安盟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和优化专业结构的基本思路。在专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中,要注重骨干、特色专业建设,要突出少数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地方特色。要改造强化传统主干专业,创造条件设立有前瞻性的新专业,基本形成兴安盟地区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整体优化的体系。【关键词】:兴安盟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
【论文提纲】:摘要6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6-14一、问题缘起6-7二、研究的理论意义7-12(一)树立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结构优化的基本理念8-10(二)明确兴安盟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基本原则10-11(三)明确兴安盟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大举措11(四)明确兴安盟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的基本理论与方法11-12三、研究的实践意义12-14(一)专业设置与结构优化是兴安盟中等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性条件12(二)专业设置与结构优化是适应兴安盟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12-13(三)专业结构调整能促进兴安盟的全面小康建设和“三化”进程13-14第二部分国内外研究现状14-25一、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概述14-16(一)专业设置14-15(二)专业设置的意义15-16二、国内研究成果16-22(一)政策背景16(二)国内研究成果16-22三、国际研究成果22-25(一)专业划分的主流趋势22-23(二)专业设置的方法23(三)引起学校专业变化的几个因素23-24(四)国外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24(五)国外中等职业教育经验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启示24-25第三部分兴安盟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25-45一、现状25-35(一)基本现状25-29(二)专业结构现状和未来猜测适应度29-35二、存在的问题35-41(一)专业名称不规范、专业内涵不明确、专业设置口径狭窄35(二)专业存在的无序性、专业变动的频繁性、专业结构的非均衡性35(三)专业设置重复、陈旧,专业设置相对滞后35-36(四)专业设置突出地方性、特色性差,骨干、重点专业建设欠缺--36-37(五)专业设置综合效率低下,专业资源整合不够、利用率低37-39(六)专业设置内外部条件差39-41三、原因分析41-45(一)外部原因分析41-44(二)内部原因分析44-45第四部分兴安盟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对策45-59一、调整的基本思路45-51(一)整合平台45-47(二)重点专业47-49(三)新增专业49-51(四)筹建阿尔山艺术学院51二、联合办学51-53(一)校企联办51-52(二)横向联合52(三)职普联合52(四)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52-53三、课程模式改革与学分制53-55(一)基本思路53(二)“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53-54(三)学分制54-55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55-59(一)应当保持稳定和强化的重点专业55(二)应当依据兴安盟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增设的专业55-56(三)各旗县市重点新增专业56(四)中等职业教育在促进兴安盟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后的专业教学要突出重点、攻破难点,要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56-59英文摘要59-61注释61-63参考文献63-68附录一68-70附录二70-73附录三73-74附录四74-75附录五75-77致谢7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