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路径选择对就业影响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03 点赞:23988 浏览:1074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002年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2。由于我国的社会制度、教育发展的历程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等具体国情,使得我们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道路显然有别于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呈现出的跳跃式的发展路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凸显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的很多矛盾与冲突,尤其突出的就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趋难,不仅是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从长远和宏观的角度看,既不利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高层次人才的稳定,也不利于高等教育规模、质量、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有必要做出正确的政策选择,促使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本文选择从高等教育发展路径的视角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通过对国外高等教育大众化路径演变的比较研究,探讨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道路,总结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点并就中国特色的大众化发展路径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以为|教育论文网|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主要的推动气力|教学论文范文|来自于政府,因此短时间内达到了世人瞩目的发展规模,但同时也带来了规模扩张与社会需求失衡、高等教育结构(种别、层次等)与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本文以为|教育论文网|我国大学生总量并不太多,而是学术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太多,达到应用型人才标准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明显不足。客观地说,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困境,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以为|教育论文网|固然我国特殊的大众化路径并不是直接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唯一原因,但这种特有的发展路径使得原有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之间的错位更加凸显,同时随着大学毕业生的供给总量迅速上升,社会需求总量却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而没有能够同步增加,导致大学生的就业率下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本文建议要遵循教育规律、适度超前发展高等教育;但当前更要注重立足国情,不断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层次和专业结构,加强相关政策导向,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的接纳能力,这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选择,对我国高等教育适应社会总体发展趋势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路径比较结构分析大学生就业优化供给
【论文提纲】:摘要4-5ABSTRACT5-9第一章绪论9-20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9-101.1.1研究的背景91.1.2研究的意义9-101.2相关文献综述10-171.2.1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10-111.2.2高等教育发展路径与制度变迁11-121.2.3对有关就业的理论研究12-141.2.4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殊性14-151.2.5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对就业的影响15-171.2.6对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研究171.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7-181.3.1研究内容17-181.3.2研究方法181.4可能的创新与特色之处18-20第二章高等教育大众化路径的比较分析20-352.1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20-212.2国外高等教育大众化路径的演变21-302.2.1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概况21-232.2.2经济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发展23-262.2.3高等教育大众化路径的比较26-302.3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大众化30-35第三章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路径的解读35-583.1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35-423.2高校扩容的成因和效应42-443.2.1高校分类与定位不明确42-433.2.2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43-443.3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失衡44-583.3.1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44-453.3.2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失衡45-513.3.3高校培养人才层次的结构失衡51-563.3.4高等教育的地区结构失衡56-58第四章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路径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分析58-744.1特殊大众化路径下的大学生就业现状58-604.1.1总体就业形势概述58-594.1.2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状况59-604.2特殊大众化路径下大学生就业难成因分析60-744.2.1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路径选择错位61-624.2.2高校扩招与社会需求增长相对稳定的矛盾62-644.2.3产业结构调整与高校学科建设滞后的矛盾64-714.2.4就业市场的不完善与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的矛盾714.2.5毕业生居高不下的就业期望值与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矛盾71-74第五章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政策的选择74-855.1协调发展,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74-775.1.1调适内外部关系,发展高等教育74-755.1.2高等教育适度超前发展75-765.1.3高等教育规模和质量协调发展76-775.2优化供给,缓解就业压力77-835.2.1立足国情,改革、完善高等教育层次、专业结构77-795.2.2适应市场,提高大学生有效供给79-835.3政策激励,鼓励大学生多元化就业83-85第六章结语85-886.1总结85-866.2展望86-88参考文献88-92致谢92-93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9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