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农业技术革新三元结构浅析

更新时间:2024-04-11 点赞:34061 浏览:1579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构建了一种农业技术创新三元结构分析模式,综合运用经济学、技术社会学以及现代化理论与方法,分析中国近代农业发展与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为当代中国的农业科技决策提供广阔的历史背景和启示。农业技术创新三元结构分析模式的基本观点为:农业现代化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过程,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农业技术创新三元结构,三元结构中三个环节之间的联系程度是影响中国近代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农业技术创新三元结构分析模式将农业技术创新定义为农业新技术从引进或发明到其社会价值或经济价值实现的过程。农业技术创新的三元结构则是指农业技术发明、应用、农产品社会价值的实现由三个不同性质的部分完成。三个部分处在农业生产的同一条产业链上,但是各自独立实现自己的功能,各自独立追求自身的利益。现代农业新技术的生产,主要是由科研单位和企业进行;新技术的应用,则由家庭农场实施;应用新技术生产的农产品的社会价值,则主要由贸易|教育教学论文|组织通过市场实现。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农业是一种自给性农业,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基本上在农业内部完成,农业技术创新也是在农业内部完成的,不存在三元结构。这种传统农业多种经营形式并存,但是家庭农场逐渐显示出其优越性,成为中国传统农业最基本的经营形式。家庭农场主要依靠家庭成员,利用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通过经验积累形成并代代相传的传统农业技术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除了缴纳租赋以换取土地使用权或所有权外,主要供自家消费。换言之,农产品主要是通过非市场途径分配,市场需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大。这种传统农业的技术创新来自农业内部,其发展主要靠人口增长和技术的经验积累来推动。近代以来,由于传统技术和生态环境的制约使得传统农业生产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商品性农产品的需求,产生了生产不足的危机。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的分配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中国传统农业中分散的个体农户无力应对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使得其农产品难以销售,造成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多子继续制度使农村人口始终滞留在农村,而且还使一个家庭的产业越分越少,越分越小。以至于家庭农场的规模小到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出现家庭农场面临破产的危机。总之,中国传统农业在近代已经面临危机,改造传统农业势在必行。改造传统农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引进西方先进农业科技,中国近代对西方先进农业科技的引进并不是直接源自农业发展自身的需求,而是起因于中国近代的民族危机和工贸易|教育教学论文|的发展.由民族危机而引起的国家对农业新技术的需求促成了制度上的创新,使中国建立起专门的农业教育、科研机构.但是这种需求是纯理性的,建立在这种需求之上的现代农业教育、科研机构,与当时中国乡村的农业生产实际有很大的距离,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有限.现代工贸易|教育教学论文|对农业新技术的需求既有理性成分,又有现实利益的成分,因此与农业生产实际联系较密切,对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也切实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其局限性在于同市场需求联系过于紧密,轻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而且其对新技术的支持仅限于某个特定的领域.因此近代中国源自工贸易|教育教学论文|需求的农业技术创新不能持久,也不全面.由于近代中国的农业企业发展并不顺利,数量有限,其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影响有限.而普通农民对新技术的需求则有待农业推广者去开发,中国近代农业技术创新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创造各种条件激发农民对新技术的需求.伴随着现代化进程而产生的各种对农业新技术的需求,促使中国农业技术创新的三元结构逐渐形成.从技术层面看,在农业外部生产的技术产品如良种、化肥、农药、农业机械开始进入农业生产系统,创造现代农业技术的教育、科研机构也相继在城市中出现.换言之,在农业外部形成了引进和研究开发新技术的专门部分.这些部分的组织管理形式、经费来源、工作目标、职员素质、价值观念、社会地位与传统的农业部分完全不同,但确实是现代农业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从市场层面看,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产业企业相继出现,与划目伴的交通运输业也发展起来.这些部分的出现构成了现代农业的特征:农业生产要素(主要是现代农业技术)由农业外部的科研机构、产业企业提供;农产品主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中国近代农业技术创新三元结构在20世纪30年代基本形成,主要标志为各种农业技术供给源的产生.这些技术供给源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民间科研团体、国立科研机构,以及大学中的科研机构所构成的国家科学技术研究体系,它为农业技术发明提供最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一类是由农科大学、民间农业研究团体,以及政府所属农业研究机构所构成的农业技术研究体系,它利用科学技术成果从事农业应用研究.本文的研究表明,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业科研机构逐渐形成由中心到地方,多形式、多类型的科研体系.农业科研活动也由简单的农事试验发展到用科学理论、方法进行多方面的,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一些成果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关键词】:近代农业技术创新三元结构三一体制制度选择
【论文提纲】:摘要5-8Abstract8-11第一章绪论11-33第一节选题的依据11-21第二节研究方法与理论21-24第三节研究内容24-33第二章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起点--传统农业33-56第一节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系统的特征34-42第二节中国传统农业在近代面临的危机42-55第三节本章小结55-56第三章现代化与农业技术创新三元结构的形成56-101第一节现代化与现代农业技术需求的产生58-72第二节现代农业技术供给源的形成72-98第三节本章小结98-101第四章中国近代农业技术创新三元结构的特点与问题101-127第一节中国近代农业技术创新三元结构的特点101-114第二节中国近代农业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114-125第三节本章小结125-127第五章中国近代农业技术创新的体制选择--以金陵大学农学院为例127-172第一节选择金陵大学农学院作为个案的理由127-131第二节金陵大学农学院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的创新体制131-153第三节金陵大学农学院农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乌江农业推广实验区153-170第四节本章小结170-172第六章结论:农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整合172-177参考文献177-182致谢18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