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实训高职院校会计学生实训能力系统实施保障体系探索中国

更新时间:2024-02-26 点赞:11278 浏览:3907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在调查了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等几所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训教学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实施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各院校的实训标准编制情况相对较好,实施情况却不尽人意;其次,综合分析了导致该状况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保障与支撑系统;实训能力标准;实施
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较强会计技能的实用型会计人才。通过会计实训,学生们将在课堂上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转化为会计职业能力。目前,很多高校已经着手于实训能力标准体系的开发与研究,并且一些学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我国的许多高职院校实训能力标准体系实施效果不尽人意,笔者调查了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等几所高摘自:毕业论文免费下载www.618jyw.com
职院校实训标准实施情况后得知,实训标准实施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其相关保障与支撑系统不健全。

一、高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实施现状分析

(一)实训教材不系统

现在市场上有许多自编实训教材,实训内容多取材于企业实际经济业务,但由于没有统一的规范和要求,以至于在企业类型、内容安排、体系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基础会计的实训案例是一套业务,财务会计的实训案例又是一套业务,手工会计流程使用一套企业实例,会计电算化实务使用另一套企业实例,不利于学生透过繁杂的业务掌握会计核算的一般规律。

(二)实训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所开课程有会计基础、预算会计、管理会计、财务分析等,这些课程的专业性强,教师往往在课堂上按每章节灌输给学生,造成理论知识广泛、抽象,学生不容易消化,最终只学到书本上理论的概念性问题,学生满意度不高。学生要学什么,要得到什么知识,会计老师可能没有认真思考过。结果导致即使一些平时优秀的学生,一旦就业进入工作岗位也不能很快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实训教学比重偏低

学生学习会计,归根到底是要学会实际操作,这也是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的根本目标。然而,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对会计实训不够重视。具体表现为实训课程时间安排较少。

二、导致该状况的原因

(一)校内实训基地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已建有了实训基地,但功能笼统,不能分专业、分项目设立实训实验室,教师上课仍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育,只是注重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模仿能力和熟练程度,实训教学基地被认为只是个练习场所,轻视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校外实训基地不够

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校外实习一般安排了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多个环节,但由于缺乏相对稳定的合作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的实习得不到妥善的安排和落实,严重影响了校外实训环节的教学质量。

(三)实训教学效果无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课程评估体系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手段。但实训教学与课堂教学具有明显的不同,它主要检验学生实训动手能力。但,目前各学校对实训教学效果无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甚至采用类似于理论教学采用的闭卷考核。

(四)缺乏实训能力较强的教师

优良的教师是搞好教育教学、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而目前的情况是,大多数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实训能力较为薄弱,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政策建议

(一)根据实训指导书,开发校本实训教材

教材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载体,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学校课程最具体的形式。建议将某一个企业实际经济业务进行改编,建立统一的规范和要求,编制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系列教材。

(二)在校内建立专门实训室

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笔者认为应建造融教、学、做为一体,具备与会计工作相关联的外部环境(银行、税务、工商等),具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仿真工作环境的实训基地。要想具备这样的环境,学校应建立手工模拟实训室和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两个实训室。手工模拟实训室主要用于手工会计的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主要用于财务软件的演示应用与练习。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财务软件的演练。又有利于教师的案例教学。同时在实训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就某一技术或操作在集中时间内进行反复训练,直至学生掌握。

(三)改变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模式

为加快对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和加强管理,应该与校外实训基地确立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合作形式。一方面,学校为企业职工提供多层次的在职培训;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与企业共建学校科研与生产联合体,使企业成为学校科技项目的来源地、科技成果的转化地、学生进行生产实训的基地,真正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在实训教学和科研中的作用。

(四)提高教师的实训教学水平

1.制定有效的职业实训计划

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绝大部分是“理论型”教育者,有的教师甚至刚从学校毕业就站上了讲台,针对此种情况,制定有效的职业实训计划极为重要。具体操作如下:
(1)实行青年教师先实训后上讲台的措施。实训周期至少一学期,让他们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业务流程和岗位分工情况,熟悉财务工作程序和操作方式。
(2)建立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对所有的任课教师实行下企业轮换制度,可以使教师一方面缩短理论知识与实训运用能力的距离;另一方面了解企业对会计人才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以便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避免会计教学和社会需求相脱节。
(3)教师通过去校外实训基地挂职锻炼。允许会计教师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咨询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否已将其真正弄懂、吃透,还需要在实务操作过程中进行检验。而且做会计实务工作会涉及经济法律、税务、审计,财务分析等多方面的知识,这对扩展教师的知识面、提升会计实训技能、积累职业经验大有益处。

2.多渠道引进师资

除了上述措施培养合格的教师外,我国高等会计职业教育,还可以邀请具有丰富实训经验的会计实务工作者到校举办讲座或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传授实训经验、交流业务工作体会,以活跃教师思想,开拓教师思路,拓宽教师视野。同时,可以吸收或聘请他们担任会计技能课专职或教师,这对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训技能素质将大有裨益。

(五)专业实训课程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一直以来,考试是一种推进教学的有效方式。建议高职院校把国家职业能力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中,使专业实训课程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衔接,突出课程目标的职业化方向,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学生在校期间就取得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通行证”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珠算证书、电算化证书及初等会计专业技术证书等),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六)建立科学的实训教学课程评估体系

会计实训性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由于教学形式不同,考核方式也应不同,单一的闭卷考试形式和简单的命题,很难考查出学生对会计知识的运用程度和对会计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考核形式:“随所授课程同步进行”形式的考核;“课程结束前阶段实习”形式的考核;“毕业前集中模拟实习”形式的考核等。考核成绩是衡量教与学有效性的一个质量指标。要科学评定考试成绩,笔者认为应将学生平时的课堂练习、作业、课内外活动的表现全部纳入考核范围。
注:本文为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实训能力标准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09-3-157)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赵娜(1984~),女,汉族,河南人,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会计系教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