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翻译家现代翻译家子女教育对现代家庭教育作用

更新时间:2024-02-07 点赞:32424 浏览:14657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近现代文学大家中有不少学贯中西,中文著作颇丰同时也是翻译家,他们身上有着文人独特的情感和思想,历史背景下又有其特定的西方文化的影响痕迹,这些翻译家们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各有千秋,或严格或宽容,也许对今天人们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翻译家; 家庭教育
20世纪前半叶,文学家辈出,同时因为西方思潮的进入和中西文化的融合,翻译活动也非常活跃。这一时期,许多文学家同时也是翻译家,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类似的文化背景,譬如有过天资聪颖,后天勤奋,留学西洋,精通外语等等。但他们对教育的亲身体验和实践,又各有侧重。

一、傅雷与音乐教育

他是翻译巨匠,几乎遍译法国重要作家如巴尔扎克、伏尔泰、罗曼·罗兰等的重要作品。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大师的许多传世之作,为其精深的艺术修为奠定了基础。他在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领域均表现出不凡的艺术鉴赏力。在翻译理论上的贡献主要是:“化境”的概念。而作为几十年来的成功教育范本,《傅雷家书》可以反映出他的成功教育思想,特别是音乐教育方面的独特思想:人格教育思想、通识教育思想和专业音乐教育思想。
傅雷人格教育思想丰富而具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胸襟开阔、淡泊名利。傅雷深受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常以“富贵于我如浮云”自勉,他主张:要把兴趣集中在事业上,学问上,艺术上,尽量抛开渺小的自我。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力求做到学问第

一、艺术第真理第一。

(2)真诚、纯洁。《傅雷家书》中有一段话:“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恶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
(3)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有不要怕看自己的臭脸的勇气,同时又要有冷静的科学家头脑和实验室的工作态度,唯有用这两种心情才能”。
傅雷还提倡通识教育,源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思想。傅雷认为:“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谨,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傅雷的通识教育核心体系包括: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东西方文化对话与世界视野、感受自然与情感关怀、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傅雷在傅聪小学期源于:www.618jyw.com
间便把他从学校撤回,亲自为其从孔、孟、先秦诸子、史记、汉书等传统文化典籍上选材料,有意将语言知识、道德观念和文艺熏陶结合在一起进行教育。受此影响,傅聪经常用中国古典文学来诠释西方音乐,从中国的诗意去体会肖邦、莫扎特和德彪西,比如把肖邦的作品比作李后主的词,在德彪西作品里找到禅机。在专业音乐教育上傅雷既肯定天赋的作用,亦强调修养的重要性。他认为在良好天赋的基础上更需要全面的艺术修养,不但要有进步的世界观,深厚的文化素养而且还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
傅雷的这些理论精辟而独特,做人第一的信念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以及音乐家傅聪的成功培养,让他的理论具备了教育教学的实践意义。现在的很多家庭教育都是围绕高考和分数,应试和学校为中心的,忽略了通识教育的重要作用,如果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以此作为教育的目标和准绳,社会整体的人文综合素养和文明程度将会大大提升。许多应试课程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浪费也可以得到控制。而这对于中华民族精华的传承和整个历史的发展意义也许会更加长远。

二、林语堂与女子教育

林语堂因为从小和教父学习英文,后又留学国外,功底深厚,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孔子的智慧》《生活的艺术》,在法国写《京华烟云》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还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林语堂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他提出“忠顺美”的翻译论,在中国当代翻译史上也有他浓厚的一笔。林语堂于1940年、1950年和1975年三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也因此,所以把他归为翻译家也无可厚非。又因其对教育的看法和对自己女儿的教育方式至今也发人深省,所以称其为教育学家也未尝不可。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能上大学深造,求得一纸文凭,以便将来在社会上立足,林语堂先生注重的却是对孩子们自学习惯的培养。
林语堂从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为他们打下坚实的中文基础,他还鼓励孩子们写日记,以此来锻炼孩子们的写作能力。正因为如此,当女儿林太乙中学毕业要考大学的时候,林语堂先生却劝林太乙不必上大学,他说:“你已经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和能力,有了这一点,什么学问都可以学得到。”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务实精神,作为大学者的他,清楚地知道,真正的学问,不是由一纸学历来证明的,而要有真才实学,与其浪费那么多时间去求得一纸文凭,不如用这些时间来好好做一番学问。
林太乙听从了父亲的建议,没有考大学,中学毕业后就去耶鲁大学应聘,因扎实的文化功底被录用为中文系教师,以后还担任过《读者文摘》的总编辑,并相继出版了多部作品,在文学史上打拼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也有很多对教育制度的审视,如不倡导学生为学历学分而学,功利性很强地学习。他用功底深厚的英文讲述幽默,在自己的人生和子女教育中也提出快乐哲学,注重培养天性和自由。

三、鲁迅尊重孩子,致力于儿童的个性发展

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在鲁迅留下的1000多万字中,有一半是翻译文字。据统计,鲁迅总共翻译过14个国家近百位作家200多种作品。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在翻译界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宁信而不顺”的硬译理论。这位不凡的文学巨匠教育孩子用的是平常方法。有一回,萧红到鲁迅先生家吃饭,许广平从街上的一家福建菜馆要了一碗鱼丸子,吃饭的时候,他孩子海婴最先夹了几个吃,咬了一口便说不新鲜。许广平长了一个感觉很新鲜,于是就批评他,而且又给他夹了一个,孩子却还说不新鲜,许广平就生气了。见此情形,鲁迅便把海婴的鱼丸夹起来尝了尝,发现果然不新鲜。原来,海婴吃的是碗中不新鲜的,而许广平吃的恰恰是新鲜的。鲁迅先生于是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许广平事后感慨地说:“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温和的教育是尊重孩子的表现,对孩子安全感和自信心、诚实等品质的培养都不可或缺。
鲁迅对孩子“放任自流”。孩子小时候玩泥沙,拆玩具,自己看书,这都是放任自然的教育方式。看似不管不关心,实则是随了孩子爱玩的天性,对今天拼命想对孩子拔苗助长的家长们来说,也是种借鉴。
四、总结
三位翻译家在文学艺术方面的造诣各有所长,在文学翻译方面也都有建树,而理论方面更是各有千秋。三位自身的成长环境,受教育方式的不同,性格文风亦不同。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很不一样,虽然是上世纪的故事和论断,但是对今天的教育仍有积极的影响意义。
参考文献:
谢天振等.中西翻译简史[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李语堂.吾国与吾民[M].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
[3]傅敏.傅敏编傅雷家书[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4] 李经.论傅雷音乐教育思想[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5]尉红梅.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0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