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小议小议导读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

更新时间:2024-02-17 点赞:31556 浏览:14488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重点阐述了导读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和运用,阐释导读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导读教学法;语文教学;尝试和运用
从现代教学理论来看,导读法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与学辩证统一的思想,体现了学会学习的思想。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师生双边协同活动的过程,教与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侧面。就教而言,教师居于主导地位,要发挥主导作用;就学而言,学生则处于主体地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引路人。钱梦龙的“三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四式”(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导读教学法具体体现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导读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
几点:
一、变“灌”为“导”,废除繁琐的讲解,训练学生自读自觉的能力,使他们真正学会读书,学会学习
在教学中,我一般先利用早读和课后引导学生预习,或结合课前的“阅读提示”,或课后的练习题,或据课文内容出的三至四道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提示去阅读,去预习。把预习当作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然后在课堂教学时,除了把必要的文学常识、作者简介介绍给学生外,我多让他们根据思考题阅读课文,自己理清文章结构、行文脉络等。比如,讲《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提示学生思考:(1)这篇悼词的用意是什么?(2)是从哪些方面来阐述的?(3)作者用了哪个词语来高度评价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当然也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自己根据教师的引导或课文的提示来解决问题。对关键语句适源于:论文网www.618jyw.com
当的讲解。比如,讲《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由于鲁迅作品本身很难懂,文中有些语句很难理解,(如,(1)“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哀痛者”“幸福者”怎样理解?(2)“我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我无话可说”,怎样理解?)我就做适当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把“灌”改为“导”,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读自学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收到了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二、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选择的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一些读书方法。精读、略读、速读、朗读、跃读的方法,基本的查阅工具书的方法,圈点批注、评析赏读的方法,作摘录或作读书卡片的方法等等。比如,在做作文训练“吸收积累”时,我不拘泥于已有的作文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把题扩展为可写影视、书评论或感受等。引导他们多看报纸、书籍,多写体会和感受,培养他们养成积累材料的好习惯。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使学生由知道方法到熟练掌握,由熟练掌握至灵活创新,最后达到创造性学习的意境。

三、采用多种导读方式

语文导读教学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

一、当然包括教法在内。

叶圣陶在阐释“导”的思想时曾精辟地指出:“导者,多方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在教学中,据具体情况可采用不同的导读法。
1.精讲式。语文导读离不开教师必要的讲解,具有启发性、针对性的精讲是对学生自读自学的积极引导
教师应当在学生自读自学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进行精讲,特别是针对学生在自读自学中思而不解或解之有误的问题给予点拨,为学生深究课文扫除障碍,指引途径。比如,在讲授《记念刘和珍君》时,我就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比如,对写作背景的了解、关键或难解语句等,给学生一个正确理解全文的指导。

2.隅反式。教师的精讲仅仅是“举一隅”,学生要进一步通过自读自学做到“三隅反”

在同一单元里,教师可着重指导学生深究一两篇文章,其余的让学生独立阅读。在一篇课文里,教师可着重指导学生深究一两个问题,类似的情况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如,在高一册语文第一单元,训练的重点是初步感知和领会,因此在讲《荷塘月色》时,我指导学生怎样去感知课文内容、语言特色等,对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梳理阐释,教给他们方法。《世间最美的坟墓》等文章我就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和领会。
3.示范式。教师示范是对学生自己自学的具体启示、有效指导,特别是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阅读作业
如,表情朗读、编写提纲、批注和评析课文,在组织学生自练以前,教师应作必要的示范。如,讲授《庖丁解牛》时,我要求学生把庖丁谈解牛的经验之谈复述出来,我先做了一个示范,有表情地把庖丁解牛的经验复述成一个故事,然后要求学生再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复述这个故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尝试运用导读教学法的一点粗浅的体会和感受,与大家分享。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一中)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