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昆明市昆明市高校健身健美选项课开展目前状况调查

更新时间:2024-03-18 点赞:20491 浏览:86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009-9328(2013)10-000-02
摘 要 普通高校开展健身健美课程极大的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推广,当今的大学体育课不能在一味的强调要求学生掌握某一项运动技能,而应该是在传授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自觉的加入到锻炼队伍中,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健身健美课程的开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而且还能为学习其他运动项目提供良好的身体素质的保证。“高校健美课其独特的针对性、高效性,负荷强度、量的可选择性,健全身心的双重性等健身功能,逐渐成为大学生体育健身参与者的选择的科目”。
关键词 昆明市 健身健美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本人查阅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云南财经大学图书馆的有关资料,并辅以中国知网查询,对近十年来相关内容的书籍和涉及到的文章进行了分析整理,其中包括健美和健身运动、学校体育学、群众体育学、体育社会学、运动解剖学、体育心理、生理美学等方面,从而获得本次研究的理论支持。
(二)访谈法
从论文题目制定到问卷编辑发放过程中,询问和访谈有关专家,通过与高校相关教师、在校的部分大学生以及健美爱好者进行访谈,获得大量准确、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本文的撰写积累理论依据和材料。

(三)数理统计法

运用数理统计法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健身健美课程在昆明市各高校开设的情况

目前昆明市共有高校33所,本科院校17所,专科院校16所,已开设健身健美课程的只有7所学校,占昆明市高校的21%。其中本科院校开设健身健美课程的有6所,占昆明市本科院校的35%;这6所本科院校里有4所学校开设健身健美课程主要只针对体育专业学生开设,占开设健身健美课程的本科院校的66%;只有2所学校以公共课的形式开设,占开设健身健美课程的本科院校的33%。专科学校只有1所开设了健身健美课程,属于体育专业学校,占昆明市专科院校的16%。
可以看出昆明市各高校健身健美课程开设情况并不理想,即使开设的学校大部分是属于不得不开课程,只有少数的普通院校针对普通学生开设。这样的情况不利于高校的开展和普及健身健美运动。

(二)昆明市各高校学生与本校健身健美课程现状的分析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受教育的对象,自然学生对健身健美课程的认识、理解和态度是健身健美课程能推广开来的重要因素。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意见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手段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掌握健身健美运动。

1.昆明市各高校学生对健身健美运动概念的认识程度

图1 学生认识健身健美的渠道比例
对事物的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不同的形式。学生对健身健美的认识也不例外。从图1可以看出学生对健身健美的认识和了解多来自电影、电视和网络、书籍两大方面,占了被调查人员比重的81%;至于剩下的19%是通过学校和教师、朋友和同学、表演和比赛、和其他形式来了解健美健身的。

2.昆明市各高校学生对本校是否要开设健身健美课程的态度

“态度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决定一切”这句话说的是不管做人还是做事自始至终态度都会左右你最终的结果。同样体育的态度也会决定你和体育的关系。“体育态度是人们对体育现象在自身生活中重要程度的评价、判断,是体育情感的直接流露,它与人们的体育需要、体育价值观、体育生活中的直接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学生对本校健身健美课程相关情况的调查,我们就可以看出学生对本校健身健美课程的态度,这样就有助于改进提高健身健美课程。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64.5%的同学愿意参加健身健美课活动,有23.2%的同学不愿意参加健身健美课活动,有12.3%的同学觉的健身健美课活动是无所谓的事,这说明同学们对健身健美意识普遍较好。有95%的同学知道自己学校有没有开设健身健美课程,只有5%的同学什么都不知道;有78%的同学知道自己学校有没有健身房,只有22%的人什么都不知道;有74%的同学知道自己学校有没有健美社团,只有26%的人什么都不知道。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健身健美课程的态度是积极的,只有极少数的同学对健身健美课程是以事不关己的态度对待。积极的态度是可以为健身健美课程开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3.昆明市各高校参与健身健美课程的学生特征

图2 参与健身健美课程的学生特征
“对健美运动单一功能的宣传和人们对健美运动片面的认识,成为阻碍女生选修健美课的重要障碍[3]”。从图2中我们就可以充分的看出在选择健身健美课程的学远远大于女同学,学占了91%。学生对健身健美概念的误解是造成这一原因的重要因素,现在的高校的健身健美课程应该是一门综合型的知识体系课程,不应该还停留在以简单的发达肌肉为目标的课程。健美运动既可以增加肌肉也可以减去脂肪,当学生正确的认识到这个理念是就不会出现健身健美课程男女比率这么大的差距。这也是体育老师们是否能上好健身健美课程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身高较高的同学占选择健身健美课程同学总数的比例较小,这说明选择健身健美课程的同学中等个子及以下的参与者较多,这体现了健身健美课程的特性之一。通过选择健身健美课程学习以后学生的身体形态区域优化,匀称和健壮的体型占了总数的64%,这充分的体现了健身健美的塑身性,这也是健身健美课程运动的主要功能。因国内的教育模式使的学生们到了大学才能接触学习到健身健美的课程,而在初、高中教育的模式下很难能接触学习到系统健身健美课程,但是初、高中教育模式下的身体素质锻炼其实也包含在健身健美运动里,只是初、高中大部分体育老师都错误的认为健身和健美没有实质的联系,既而也让学生形成错误意识。 学生的特征所提供出来的信息能准确的反应这一群体的特征,与之相反的特征就是没有参与健身健美课程的另外一个群体的特征,分析出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以找到健身健美课程推广的又一个突破口。

4.昆明市各高校学生参与健身健美课程的动机

“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人们活动的内在动因或动力[4]”。动机不仅是决定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键,而且动机还直接关联到活动的最终效果。通过对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能调查,可以找出学生与健身健美运动之间重要的关联因素。
图3 学生参与健身健美课程的动机
从图3中可以看出学生选择健身健美课程的动机很明显的主要是想通过健身健美达到美化体型、发达肌肉;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发展力量素质;“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的学习、出行等一系列的重大特征就是肢体的运动量减少了,这就渐渐的与体育所倡导的‘生命在于运动’相驳,从而也影晌了学生的健康水平”。大部分同学正确的运动动机非常符合健身健美运动的特点也符合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5.昆明市各高校学生参与健身健美课程活动效果

“传授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基本特征,也是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不仅能科学锻炼身体,而且也是为终身体育的参与奠定基础[5]”。现在大学体育课教育目是标提倡“使学生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以健身健美课程为例,健身健美运动是以发达肌肉为目标的运动项目,那么掌握了肌肉构造和作用的相关理论知识这将有利于正确的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肌肉部位的运动感知度;掌握了身体的生理机能就有助于合理的安排锻炼,达到有效的锻炼,从而促进肌肉的生长;对人体形态的了解就可以提高对人体美学的欣赏能力;当运动技能得到提高后就会不断增加运动的信心,运动信心的增强的同时终身锻炼的习惯也就形成。由此可见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运动理论知识的学习,两者相辅相成。
学生通过选择健身健美课程后主要学习到的是肌肉的锻炼方法,偶尔会了解到一些健美的比赛规则及相关赛事的资料;科学合理的健美饮食也只有6摘自:毕业论文免费下载www.618jyw.com
7%的学生掌握。而大部分同学对肌肉的构造作用、运动生理学、形体美学知之甚少,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对于提高健身健美的运动技能和树立正确的健身健美运动概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参加健身健美课程的同学在运动技能上的掌握是比较理想的,80%的同学都能掌握所学技能,一部分是能熟练掌握,一部分是基本掌握;只有9%的同学觉的自己还没掌握,而还有11%的同学不清楚自己掌握的情况。
由以上两个结论我们可以看出因为学生在参与健身健美课程时主要接受的学习内容是健身健美的锻炼方法,所以学生在健身健美的技能方面掌握的效果也还可以,但是还有20%的同学属于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掌握和自己没掌握的情况,这就说明学生首先没有学习到健身健美的理论知识才有如此结果。技能的掌握不等同于健身健美的锻炼效果,技能的掌握只相当于掌握锻炼方法,学生在通过课程的学习应该说运动技能的掌握应该是百分之百的能达到,只有出现理论知识缺乏或理论知识关联的内体没有,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完成技能的学习,自然效果就不理想。当学生掌握了健身健美的相关知识,学生在锻炼的初级阶段时就不会出现拼命的回忆再回忆,而是通过分析再分析达到学好记牢的效果。
三、结论
由此可见昆明市高校开设健身健美课程的学校比例低,已开设的大部分学校是以健美为主要形式且针对体育专业的学生,而结合健身健美内容的公共体育课几乎没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进行充分理论学习,对健身健美概念及相关知识欠缺,致使学生对健身健美运动失去兴趣。爱好健身健美的同学积极性较高,但经常在没有合理的指导帮助下,不系统不规范的锻炼后逐渐让自身锻炼的自信和毅力丢失。学生了解掌握健身健美信息渠道单

一、参与健身健美课外活动机会较少,身体健康与人体视觉美相结合的审美观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周丛改.普通高校增设健美课教学的必要性与对策[J].聊城师院学报.200

2.15(4).

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56.
[3] 樊卫星.我国普通高校健美课开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07.
[4] 马启伟.体育运动心理学[M].浙江省教育出版社.1996.
[5] 陈建续.体育教学新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29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