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德育工作学校德育工作对策

更新时间:2024-01-21 点赞:3953 浏览:108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生接受学习和教育的生活基地。一所学校办得好坏,要看学生的发展,学校一切管理体制的建立都应围绕这个目标服务。有些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只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语言技能、肢体运动、知识的丰富与积累……而忽视了教学最重要的课题“教育”。因此,学校应重视德育工作。
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人的地方。从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发现,教师更多的是研究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而对如何培养学生的美德教育,研究的就显得相对少些。有些教师重智育,轻德育,和古代的教育正好相反。以上这些问题,暴露出学校教育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因此加强师生的德育建设尤为重要。
再回到源头看教育,孔夫子教导我们,德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所以抓教育首先要抓德育;德育本身也是基础,要抓德育就狠抓这个基础。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务本”就是“抓根本”,也就是抓基础。这里的“本”即做人的根本,务本就是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有高尚道德、高尚人格的人。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人如果品质不好,能力差也就算了,危害还不会很大。恰恰是一个能力非常强、智商非常高的人,如果品质败坏、野心很大,那么他造成的危害就非常大。所以,很多思想家、教育家都主张“尚德不尚为,重视品质超过重视才能”。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他们的观点有很多相似之处,就是都主张“德育重于智育”。
我们国家的教育发展到今天,不可否认社会在不断地进步,科技在不断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更多的在追求物质的享受。在科学文化发展的大潮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却往往忽略了德育,那么我们该如何把德育更好地应用在教育教学中,下面就笔者个人观点,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策略一:加大德育思想渗透,从而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
目前学校课程的制定,都以知识目标为主线,进而贯穿德育目标,那么学校课程怎么设立?教什么,怎么教?才能更好地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呢?我个人认为:要想把德育思想更好地应用到教学中,就要利用好“语文课”。在语文课中可以多一些传统美德教育,学校还可以设立“礼仪规范”课等,使学生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以及怎样去做,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策略二: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丰富的学校文化活动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爱好、性格特点开展德育活动。教育学生要懂得对环境的感恩,懂得珍惜环境,树立绿色环保意识。也可通过观看灾区影片,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经常组织学生助残帮困捐款捐物等献爱心活动,宣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美德,对学生进行生动的爱心教育。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体验每天都有进步和成功的快乐,重视“文明修身”。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个胸怀宽广、心灵纯净、性情通达、学识渊博的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和成长的快乐。
策略三:发挥德育少先队的教育功能
通过发挥德育少先队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加入少先队的重要意义;通过观看《雷锋的故事》、《小兵张嘎》等爱国题材影片,开展以“学英雄,讲文明,见行动”的主题活动。颂扬时代的英雄,通过小品表演、诗歌朗诵等文艺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品德。利用每星期一早晨,国旗升旗仪式,通过出旗、升旗、唱国歌、国旗下演讲、向国旗宣誓等庄严隆重的国旗升旗仪式,使爱国主义精神得以更加广泛的弘扬和升华。
策略四: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学校要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主动与家长沟通,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总之,学校德育不容忽视,任何一所学校都应把德育放在首位。
作者简介:马贵(1956-)吉林省长岭县教育局初教科科长,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教学管理。源于:免费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