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育人文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深思学位

更新时间:2024-03-23 点赞:34372 浏览:15839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素质教育应是以全部人类文化为基础的教育,它以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统一为基本特征,作为现代化建设人材培养摇篮的学校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强人文教育。
关键词:中学生;人文教育
1003-2851(2013)-12-0168-01
对中学生加强人文精神教育,已逐渐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如何对中学生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笔者认为,就当前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努力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这是加强学校人文精神教育的大前提和基本保证。而要实现这一点,首先要靠“政府行为”。政府不要单从“中考”“高考”的公利性上去获得政绩,而要从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的高度去看待素质教育,继而给学校以正确的“导向”。其次要加强对在职教师人文精神教育的培训,并发挥教师内在的主观能动性。当然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是对政府作一个呼吁。
(二)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思维定式,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体现,是从更深的层面和更综合的角度体现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应树立整体素质教育的观念,明确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高度重视自身素质对学生素质提高的示范作用。教师要敬业,要教书育人,要为人师表,要真正地把传道、授业、解惑融为一体。首先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既充分了解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又深刻认识到近一百多年来我国所蒙受奇耻大辱,要将血的历史教训永记于心。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充分挖掘发挥专业课对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潜移默化作用,应结合教学内容,教会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第

三、要适应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的人文素养也得不断提高。

(三)加强人文课程建设。基础学科要保证在教学中全面开设,不可偏废。一般来说,自然科学学科的教育可使学生领悟科学精神,人文学科的教育可使学生领悟道德精神、精神等,而领悟艺术精神则主要靠艺术学科。现代社会中,要成为一个高素质、富有创造性的人,必须有人文精神的全面陶冶。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有作为的科学家,仅具有科学知识、科学精神是远远不够的。人文课程不应是可有可无或无足轻重的东西,必须改变其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边缘地位,将其确定为核心课程,如哲学、社会学、文学、艺术、历史学等。通过这些课程引导学生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发展人性,完善人格,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从而追求人的完美化。
(四)根据人文精神教育的特点实施人文精神教育。学校必须将人文知识与专业知识、教育知识一起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从而要求教师学科知识的渗透实施人文精神教育。人文精神总是依存于一定的载体,当然人文精神教育就不应当是孤立的空洞的说教。中学各门学科无不富有人文精神,都承担者以人文教育育人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从不同老师身上和不同的学科的内容中,获得具体而又丰富的真、善、美的景色陶冶。人文精神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渗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摘自:学年论文www.618jyw.com
(五)提倡人文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应倡导人文管理,将人文素质的发展作为全面衡量一个学生发展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适合于人文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充分利用学校独具特色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规划和领导。要落实好校园文明建设月、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班级特色建设、寝室文化大奖赛、运动会、系列讲座、科普周、各类体育竞赛、学习竞赛、读书赛等常规性教育活动,利用重大节日举行有意义的重大活动,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使校园文化活动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既持之以恒又各具特色,并能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使学生能通过丰富多彩的加强型或展示型的校园文化素质教育系列活动,增长知识,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提高能力。
(六)采用人文性教学方法。人文学科的教学,特别是语言教学也应讲究严肃性、科学性,克服随意性。人文学科教学中,教师不健康个性的张扬,个人牢骚的不负责任的宣泄,都会对人文精神教育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造成一定的负面效应,这也是人文精神教育中亟待制止的现象。要坚决摒弃那种简单的“灌输”、“说教”、“训导”和“训练”,这是由人文知识的性质所决定的。作为一种反思性、主观性和个体性的知识,人文知识所期待的并不只是简单的掌握和应用,而是期望能够引起学习者真正的关注和反思。有效的人文教学方法应是“讨论”、“对话”、“实践”和“反省”。在讨论中,各方的立场得以展现;在对话中,双方的观点受到质疑;在实践中,实践者获得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价值体验;在反省中,个体发现内心的矛盾与冲突。只有通过这些方法,人文教学才能够克服抽象、空洞的弊端,人文知识才能从“无活力的知识”变成“有活力的知识”,才能从“专业的知识”变成“一般的知识”,才能从我们记忆的负担变成滋养我们心灵的“维他命”。作为教师,特别要放弃久已习惯的权威地位,以一种平等的精神来组织教学。
因此,加强人文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既快又多地培养高素质人才,既是对我国学校教育的紧迫要求,也是对我国学校教育的严峻考验,可谓任重道远。当务之急,是端正教育理念,正视教育误区,立足全面发展,加大改革力度,走向学校教育更加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但海林,黄新阶,王月明.人文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校长,2012(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