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趣味性浅谈创造初中数学课堂趣味性征文

更新时间:2024-01-21 点赞:5488 浏览:1524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逐步将数学课打造成具有趣味性的课堂,使学生乐在其中,同时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内动力,最终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课堂;趣味性
1003-2851(2013)-12-0111-01
科学家克莱因说:“音乐能使你焕发,美术能使你赏心悦目,诗歌能使你拨动心弦,哲学能使你增长智慧,科学能使你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你以上的一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逐步将数学课打造成具有趣味性的课堂,使学生乐在其中,同时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内动力,最终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那么,如何创设条件使数学课堂趣味横生呢?笔者就此谈谈个人的一些建议与看法。

一、趣味导入新课,催发学生乐学之心

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趣味导入法就是通过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趣味知识,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典故、数学史、歌曲、游戏、谜语等来导入新课。教师在备课时,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入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就先讲了一个故事:说唐朝时候有一个叫杨损的官员,他打算提拔一名下属,组织部门经过筛选,物色了两名候选人,但这两名候选人在各方面的条件都不相上下,难分仲伯,一时也无法定下来,杨损就把这两名候选人叫到大厅上,出了一道数学题目,要他们当场计算,题目是这样的:有一个人在林中散步,无意中听到几个盗贼在商量怎样分偷来的布匹,他们说,若每人分6匹,就会剩5匹;若每人分7匹,就会差8匹,问:这里共有几个盗贼?布匹总数又是多少?其中一名候选人和很快算出了答案:盗贼人数为13人,布匹总数为83匹,于是他得到了提升,其他人也心服口服,无话可说.你想知道他怎样快速解决的呢??很快,学生的胃口就调动起来了,他们主动思维,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这时,教师就巧妙的引入新课:同学们,大家想不想知道如何快速的解答这个题目吗?这样源于:毕业生论文网www.618jyw.com
一来,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大家积极性很高,很快投入到新课当中。

二、创造合理情境,激发学生好学之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亲切的态度来设置问题的情境,以期待的心情等待学生去思考面临的问题,以热情帮助的态度给予学生以点拨和启迪,以饱满的情绪去讲解新的科学知识,以关切信任的态度去聆听学生的回答,从而引起师生的共鸣,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校立体几何图形时,可以借助大量的著名的建筑图片,像美国白宫、凯旋门、悉尼歌剧院、东方明珠等,让学生从整体上先领略感受到几何体的美,并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的思想不受束缚,往往能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凭着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对贴近生活的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直观认识和感性认识.?教师利用此适当引导,就很容易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去求索和创新。

三、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中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就应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原则,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讨论、交流、猜测、合作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践活动提倡“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课前布置学生制作一个简易测平仪(仿照书上的“想一想”),上课时可先问学生,请用你的测平仪测量一下你的书桌面是否水平?怎样测呢?为什么可测是否水平??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四、巧设疑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现代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利用问题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研究和探索,将教学内容问题化,用知识点来构建问题链,使学生产生连续的思维活动和求知行为。同时,根据初中学生年龄较小,认知能力有限这个具体情况,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从形象、生动、有趣入手,这样,学生在好奇中接受知识的效率最高。?例如,教学七年级数学(北师大版)《认识三角形》时,教师抓住中学生追星的现象,针对中学生大都非常喜欢篮球明星姚明的现实,设计了问题情境。用多媒体投影给出了姚明的图片,并用文字给出了姚明小档案:身高226cm,体重125kg,臂展221cm,腿长141cm。提出问题:有人说,姚明步子大,一步能走3米多。你相信吗?说说你的理由。
问题一提出,马上吸引了学生。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说,认识了三角形后,你一定能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说出理由的。学生带着一种冲动,迫不及待地投入到了《认识三角形》这一节的学习之中,不但关于姚明的问题解决了,更为重要的是,三条线段满足一定条件才能构成三角形的知识难点被学生在兴奋中突破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主导者,让整个课堂趣味十足,才能让学生在积极主动中兴趣盎然地学习数学、享受快乐、充满无穷乐趣。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