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学生学习对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

更新时间:2024-01-27 点赞:15085 浏览:6123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机水平低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动机水平低的特点,并提出了如何激发与培养其学习动机的对策。
关键词:学困生 学习动机 激发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去学习以满足其学习需要的心理倾向。研究表明,学习动机虽没有直接进入学习过程,但却通过集中注意力、做好学习准备和调控学习努力程度等因素影响学习过程,从而间接地影响学习效果。所以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对那些学习困难学生的因素有很多,既有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外部因素,也有来自学生自身的身心因素,其中学习动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机水平低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来谈谈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一、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一)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较低

大量的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就动机明显低于学习优秀学生。这种低水平的成就动机,首先表现为学习困难学生倾向于追求较低的学习目标。他们往往不太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仅仅为避免家长和教师的惩罚而学习,而且往往安于现状,被迫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得过且过,不能以独特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稍有困难就寻求他人的帮助,自然也就不可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努力。

(二)学习困难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较低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实质上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影响学业成就所持的一种判断,其水平的高低与学习实际获得的效果紧密相关。学习优秀的学生取得了理想的学习成绩有助于形成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激励学习继续努力,又进一步证实和加强最初的自我效能感。而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上屡遭失败,无法达到期待的学习效果,容易使他们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限,即使努力学习也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业成就,便有可能形成较低的自我效能感,如他们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笨,不如别人,因此再怎么努力也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学习困难学生的这种低水平的自我效能感,对其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产生许多消极影响。首先影响他们的自我评价,他们将自己学习成绩差评价为缺乏学习能力;其次,影响他们的自我判断。由于他们的成绩远远落后于其他同学,而且自己以往的学习行为屡遭失败,必然做出较差的自我判断,认为自己学习乏能;最后,低水平的评价和判断较差,所以必然引起他们消极的自我反应,总提不起精神来,灰心丧气,意志消沉,也不愿做过多努力。

(三)学习困难学生常常表现出不期望的归因模式

1972年威纳在结果成败归因分析中指出,对结果的归因主要有4种因素,即努力(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运气(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如果把成功归因于能力强、个人努力等内部因素,就会产生荣誉感,并期望继续成功;如果把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如缺乏能力,将增加对行为结果的消极情绪,因为“缺少能力”是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将失败归因于这个因素是极其有害的,会产生冷漠、听任失败、压抑、失助或“丧失动机”;但若将失败归因于努力、运气这类不稳定因素,则可能预期今后有所改变。总之,不同的归因会影响学生的期望、情感和行为。期望的归因模式是有利于提高后继行为动机水平的归因模式,而不期望的归因模式是指降低后继行为动机水平的归因模式。在一般情况下,学习困难首先往往表现出采用不期望的归因模式。他们习惯于将学习的失败归因能力差、智力低等内部因素,容易感到自卑和内疚,从而降低学习动机,尽量逃避学习和避免失败。所以这种不期望的归因模式必然影响学习困难学生的后继学习动机,从而形成恶意循环。

二、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如前所述,学习动机既是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又是教育学习困难学生的一个关键条件。在教育过程中,激发学习动机以帮助他们摆脱学习困难,可以采取以下教育对策:

(一)激发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其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因素,个体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可见,激发与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其内部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加以激发与培养呢?

(二)善于发现学生的直接兴趣

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兴趣。可以通过日常观源于:论文结论www.618jyw.com
察、家访、个别谈话等途径来了解,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其次,要培养、提高他们的兴趣。这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也可以通过举办讲座、推荐有关课外读物等活动形式进行。

(三)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

间接兴趣是指人们对活动的目的或结果的兴趣。当学生最初对某些学科还没有产生兴趣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认识、理解这些学科的学习目的与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掌握该学科知识对自己一生发展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间接兴趣。另外,教师要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以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中设置“悬念”和疑问,可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辩论、讨论、通过增加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关注;此外,还可以生动、形象地手段,展示知识的魅力,让学习感受到知识的趣味等等。

(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形成期望的归因模式

1.引导学生进行努力归因

无论学生学习上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都归因于努力与否的结果。通过这种归因训练,这样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他们更加努力以获得成功。于是当他们遇到困难或成绩不佳时,一般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丧失自信心,降低自己对取得好成绩的期望,相反会促使他坚持不懈地努力,直到最后成功。另外,通过这种归因训练,学生也学会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努力的结果,会激励他们继续努力,不但会成为今后再次获胜而努力,而且会避免因成功而出现自夸自大等自我评价被过分夸大等不良品质的形成。所以努力归因有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观,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使他们不会因学习失败而失去自信心。

2.引导学生进行现实归因

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已经全力以赴,却还未能取得好成绩,此时千篇一律地依然引导作缺乏努力的归因就不切实际。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帮助他分析除了努力这个因素外,影响其学习成绩的因素还有哪些,是能力、学习方法、家庭环境还是教师……。即引导学生进行现实归因。帮助学生分析这些因素分别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学习成绩,并尽力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习困难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其自信心,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3.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获得成功感,提高其自我效能水平

自我效能感的增减和提高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条有效途径。自我效能感强的人,往往给自己确立较高的行为目标,而自我效能感差的人则正好相反。正如班杜拉通过实验所得出的结果:“那些高自我效能感的人给他们自己设立要完成的更高的挑战性目标,那些他们能否再次达到同样的实验努力水平存在疑惑的人,给他们自己设立仅能试图达到先前追求水平的标准。而那些虽然经过努力已取得成功,却断定自己无能再重复这一成就的人,会降低了他们的抱负水平。”可见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对提高学习动机水平十分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效感呢?其途径是很多的。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个体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而言,更应帮助他们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
(1)降低教学目标要求,为学习困难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学习困难学生的实际水平与教学目标有一定差距,应采取小步子策略将长远的教学目标逐渐分解,帮助他们先达到与其实际水平比较接近的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地提高要求,逐渐接近总体的教学目标。俗话说,一次成功的学习比十次规劝或教导得力得多。努力使学习困难学生真正学懂一次,学会一次,学成一次,无疑会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增强其学习动机。
(2)帮助学习困难学生确定成功的标准
两位学生都得到60分,对于水平高的学生来说,可能体验到惨败,而对于抱负水平低的学生来说,则可能体验到成功。学习困难的抱负水平应该是努力争取比上一次有提高,要鼓励他们制订新目标去超过上一次测验成绩。即使仍然是不及格,只要比原先成绩有进步就是成功。要肯定他们的任何一点进步,即使是微小的进步,对他们来说,也是不容易的,应及时地肯定和表扬。
(3)还可通过替代性成功经验,提高学生的效能感
个体除了直接经验学习之外,间接地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也可形成自我效能感,这里的示范不是优良学生的示范,而是通过观察与自己能力相近者的学习为示范者,他们会觉得自己本来就不如别人,学习优良学生达到的目标自己达不到也是理所当然的。而当其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时,就会增强自我效能,相信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从而提高学习的动机水平。
参考文献: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刘瑛.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特点及教育对策[J].江西教育科研,1996(4):6
[3]杨心德.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教育对策[J].人大复印资料,1996(6):67.
作者简介:
源于:职称论文www.618jyw.com
郑红,女,汉族,籍贯:武汉。生于:1965-10-31,职称:副教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教育学、心理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