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品质提升品质试述阳光就业

更新时间:2024-02-19 点赞:33539 浏览:15636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即将就业的职校生的思想意识常有些困惑,需要一些指导与教育,从而帮助他们调整就业的思路,走出困境,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借此机会与广大的中职教育工作者交流就业指导与教育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中职 就业 品质 培养
时下,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会在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后,就到工作岗位就业。习惯了职校几年的学习生活,突然间由学生变成员工,由学校来到企业,很多学生会彷徨不安。有人担心所学太少没有价值,有人担心自己的心智还不成熟,有人担心不能适应环境……作为一名职教教育工作者,我觉得学生的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也是必须化解的。这些想法不光对学生以后的就业有很大的弊端,而且会阻碍学生后期稳定和发展,抑制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作为一名中职的班主任,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有意在学生离校前的就业指导过程中进行了相关的设计。我首先要求学生自己思考,然后我再加以引导。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很广很深的问题,课堂上知识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但学习生活中学生素质的提升和培养,甚至性格品质方面的塑造尤为重要。只有提升学生品质,才能保证学生在校的有效学习,才能确保即将毕业的学生零距离就业。根据我多年从事职业教育的实践经验,我觉得中职学生在就业前必须要培养以下三个方面的品质:

一、要干一行爱一行

一般来说,人都是有理想和的,但人的渴望往往是无止境的。有个满意的单位,希望有一个更好的单位。如果总是这么朝三暮四,许多学生干不了多久就会离开岗位。如何解决学生的这一困惑,正确指导学生的就业?这一问题看起来很难,其实做起来并不是那么难,概括起来就是一个“爱”字,目前素质教育提出教育不仅要培养职业学校的学生学好知识,具备高技能,同时更提出要培养学生懂情感。因此进入社会,首先就应以爱来对待这个社会,否则的话,哪怕今天就是把你领进了天堂就业,你都会认为在地狱受煎熬。如果就业到一个单位心中没有爱,就会进一步产生许多不良心态。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对待自己的家,我们许多人都有这种亲身感受。这就是一种血浓于水的刻骨铭心的爱。对待自己所面临的工作,也应拿出这份爱,这是爱父母,爱家庭的另一种表达,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而这种责任和义务不仅仅是认真做事,而且是责无旁贷的社会使命感,是用实际行动来兑现承诺的敬业精神。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对待未来时,一定要提醒自己,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干上一行就要爱上一行。只要具有这种优秀的品质,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这种对行业和岗位执着的爱会让他发光发热,大放异彩。

二、积极改变自己

中职生初入社会时对新的岗位新的角色满怀热情,为自己设计了许多宏伟源于:论文开题报告www.618jyw.com
蓝图,结果现实却使他们适得其反,不是被老板炒鱿鱼,就是自己频繁跳槽,难以稳步发展。而且有诸多抱怨:客观上的就业环境差,工种不符,单位效益差,同事对自己不好,单位领导水平欠佳等等。这些都是任何就业环境中不可避免存在的问题。因此只有引导学生积极认识这些难题,调整心态,同时积极改变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里,人不能苛求环境适应自己,要做到适者生存,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坦然对待所面临的困难,才会让境遇豁然开朗,才能真正体会“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才会斗志昂扬地去生活去工作。

三、先做人后做事

有一家世界500强的企业董事长曾说:“如果你把我们的资金、厂房及品牌留下,把我们的人带走,我们的公司会垮掉;相反,如果你拿走我们的资金、厂房及品牌,而留下我们的人,十年内我们将重建一切。”一个好的员工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好员工还应具备学习的能力,为企业创效益的能力,更缺乏不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即要做到“先做人后做事”。一个有品牌的企业会注重员工的技能,但更会注重的一个人的品质。我们常说播种一种好的行为收获一种好的习惯,播种一种好的习惯收获一种好的性格,而培养成了一种好的性格就可能造就一个成功的人生。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标准概括起来来首先是忠诚、责任心和主动,然后才是知识、技术和技能。这就告诉我们要在社会上立足,光有好的技能会做事并不足够,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品质,会做人。我们要教育学生意识到这个标准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学生只要用心学习体会并尽力完善自己,时刻准备着,就会体验到成功。
中职学生就业前的教育指导是至关重要的,也是需要职教同仁不断探索的。学生在就业前有很多模糊的认识和职业观念的误区。为了让中职学生迅速顺利的适应社会和岗位的需求,我在工作中常思常想,也不断实践摸索,我知道要学生很好地完成学生到员工的转变,综合素质的提升尤为重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我们职教人不懈努力,我相信一定可以助我们的学生阳光就业。
参考文献: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桂林漓江出版社,1992
周和平,周曦 《求真务实论职教》,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3]李春祥,《职业教育、终极教育、生涯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