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助推手机网络助推高校信息化就业服务冷深思大专

更新时间:2024-01-23 点赞:30221 浏览:1346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应用普及极大改变了在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在手机网络的助推下,各高校研发应用的各类手机就业信息平台不断涌现,大幅提高了高校信息化就业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同时加剧了大学生对手机的过分依赖,暴露出一定的管理和教育问题。在各处争先推广就业服务手机客户端的趋势下,需要对手机网络的运营环境和隐忧进行冷思考,以降低就业风险,优化信息服务运行机制,为深入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手机网络;高校信息化;就业服务;冷思考
作者简介:颜娟(1981-),女,山东曲阜人,苏州市职业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讲师。(江苏 苏州 215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苏州市职业大学校级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1SZDQ12)、2013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立项项目(课题编号:2013SJDFDY08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007-摘自:毕业论文下载www.618jyw.com
0079(2013)31-0229-02
3G移动通信技术和即将面世的4G移动通信技术与智能手机的完美结合,实现了互联网的又一次腾飞,激发了各类手机搜索引擎和聊天工具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极大拉近了个体之间、个体与世界间的距离。在校大学生作为时尚科技的簇拥者,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已是司空见惯,为高校实施和提升信息化服务提供了广阔空间,尤其是信息化就业服务模块获得广泛探索和长足进步。除早期开发应用的单机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外,许多高校紧跟信息化趋势,从静态网站到互动微博,补充研发设计了就业信息网络管理平台,如曲阜师范大学建立的就业目标城市信息系统等,从不同角度完善就业服务,进一步搭建好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沟通的桥梁,解决了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等众多现实问题,受到各界的一致认可。但手机网络的背后隐藏着一定的弊端和风险,需要我们冷静思考和面对,必须着眼长远细致耐心地做好网络服务规划和引导。

一、手机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化就业服务现状

随着手机网络的普及,特别是手机二维码扫描技术的便捷推广,高校将就业网站和就业管理系统链接到手机客户端的应用越来越多,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建立手机网络化信息管理平台,掌上招聘会、掌上就业报等移动应用应运而生,一部手机可以轻松完成相应的电脑操作,就业服务已不仅停留在发布信息的阶段,既往短信通的被动接收转为学生可以随时主动登录网站、下载和筛选信息,达成与招聘方的互动,甚至可以实现实时视频面试、传递电子简历等功能。招聘方也可以参与校园平台注册,主动发布岗位信息,在线挑选毕业生,实现图文声像的高效交叉运用,有效提高了招聘成功率和就业服务水平。但这种信息化服务的高级应用平台对成本、技术和维护管理的要求较高,需要组建专业化的服务团队。鉴于各高校信息化程度不均衡,就业资源利用率差距较大,盲目跟风推广手机网络服务隐藏着一定的风险。
手机服务平台给学生就业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加剧了大学生对网络和手机的依赖。据报道,大学生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约为4-5小时,八成以上学生每天都会使用手机上网,上网内容以休闲娱乐居多,毕业生利用网络寻找工作的占比日益提高,且越来越倾向于利用手机网络寻找就业机会和解答求职困惑。海量的手机应用催生“手机控”的产生,使大学生对现实中的人和事关注度降低,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对手机上网过程中的信息泄漏风险不够重视,对网上就业信息缺乏辨别力,上当受骗的事件屡有发生。

二、手机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化就业服务的风险缺陷

1.存在就业信息安全漏洞

就业信息管理维护不当带来安全漏洞。负责高校就业服务平台管理运行的教师大多缺少计算机网络安全专业背景。就业服务体系越庞大,涵盖学生信息越多,如果平台管理和使用不当,让信息被图谋不轨的窃取,后果将非常严重。具备招聘方注册功能的平台如果对招聘单位的资质、发布信息的真实有效性缺乏监管,很容易为不法分子行骗提供方便。学生对手机保管不当也影响信息安全。许多学生手机中储存了通讯录、电子简历、件或证书扫描件等信息,一旦手机丢失或遭遇木马软件侵袭,个人隐私便暴露无遗。骗子利用窃取的身份信息,以提供工作机会等为由对学生本人及其亲友行骗,因对方提供信息的准确性,被骗者往往难以识别从而上当受骗。

2.资源分散增加信息化成本

高校因实力不均衡导致信息化程度不一致。实力较强的高校拥有较大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对手机网络的发展应用更推崇,会吸引到更多市场资源,就业服务也更为完善和高效,一般会针对本校实际补充应用独立的就业服务平台。而实力较弱的高校则无法及时满足市场需要,既有的就业平台因知名度不高或设计不尽合理很少引起学生关注,不能为本校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手机网络服务,无形中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导致资源分布不均。高校过多过杂的网络就业平台也会给学生带来信息混乱,学生为扩大就业范围,不得不注册较多的网站,带来使用负担。

3.非毕业年级就业指导信息化程度低

就业指导须贯穿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不仅面向毕业生,非毕业生也需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了解和关注就业形势,为最终顺利就业创业做好准备。高校推出的手机就业服务平台多是为毕业生量身的,缺乏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有效内容,导致低年级学生对就业信息和平台关注度较低,缺乏良好的用网习惯和信息搜集技能,热衷于休闲娱乐网站,急需采取措施加以正面引导和干预,帮助这些学生进行职业探索,以实现就业指导全程化。

4.信息化催生“手机控”

“控”是指极度喜欢某样东西的人。“手机控”就是极度依赖手机的人,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迷恋手机的冲动控制障碍患者,另一种是无法摆脱手机的焦虑症。大学生群体中两种情况都存在。手机网络因独有的便捷性在大学生中极度受欢迎,催生大量校园“手机控”,威胁学生的身心健康。每天都会不自觉翻看手机成为学生的共性,并有很多人常感到手指不适。大学生对手机网络的沉迷降低了与外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情感和诉求的表达途径变得日益单一和趋同。他们更习惯和喜欢网络交流,以致很多毕业生对网上求职寄予过高期望,轻视传统的现场招聘方式,缺乏与用人单位沟通的主动性,甚至有毕业生出现面试恐惧症。

三、手机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化就业服务的改进措施

1.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

“棱镜门”事件已经给我们最好的警示,网络世界的黑手比现实中更可怕,强化信息安全刻不容缓,保障高校的信息化安全必须从信息管理者和使用者两处着手。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应该组建专业化的就业网络管理队伍,摒弃既往由辅导员管理信息的模式,配备既熟悉就业工作又有扎实计算机专业基础的网络管理队伍,并对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权限分级,统筹负责网络平台的运营和维护,提升网络管理能力。要联合相关部门建立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词www.618jyw.com
信息发布的严格审核机制,确保招聘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同时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升手机安全设置,切实保证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3]

2.共享资源优化服务,提升平台使用效率

同类型或同地域高校可以联合开发应用统一的就业信息管理平台,发挥大网大融合的技术资源优势,提升网络平台知名度和使用效率,实现信息共享,避免各行其是的盲目开发,减少网络平台的数量,减轻学生的上网负担。平台运行要在讲求实效上下功夫,想办法吸引学生关注和使用好网络信息。要划分年级对象,提供差异化就业服务,增强网络安全、网络舆情引导、案例警示等内容,挖掘并发挥手机网络的潜力,扬长避短完善信息化就业服务。

3.加强就业指导全程信息化,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就业指导全程信息化,须利用就业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须针对不同年级设立不同的就业指导目标和内容,加强就业信息的管理分类和及时更新,用多元化信息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需要,循序渐进增加学生对平台的了解和信任,培养使用习惯,逐渐形成权威发布影响力。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关心城镇化建设等国家大政方针,关注就业政策变化,拓展就业地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职业素养,激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奋发进取。这既是国家民族长久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4.加强学生心理疏导,远离“手机控”侵扰

将网络引导与现实教育相结合。网络平台加强上网时限控制,增加人性化提醒功能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做好网络信息分类,提高学生上网效率。在学生生活中发挥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的优势,通过谈心谈话、心理团体辅导、丰富的文体活动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干预。引入朋辈教育优势,发挥学生干部、优秀党员的示范作用,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和使用手机网络,减轻对手机的依赖。
四、结束语
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立足高校,服务学生,高校信息化就业服务定会朝着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大学生作为信息化的直接受益者,也应为信息化发展多提意见和建议,做到与时俱进,做梦想的主人,不做网络的奴隶。
参考文献:
马恩,杨东,白延宁.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研究——以曲阜师范大学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14).
吴学秉.浅谈手机等四种通讯工具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J].科技经济市场,2012,(10):69-70.
[3]查良松.高校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3,(3).
(责任编辑:刘辉)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