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浅谈浅谈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09 点赞:23282 浏览:1059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而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
关键词:操作能力;创设情境;抓住时机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而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动手操作学具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转化,使学生的认知活动沿着由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这一发展规律进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促进了学习技能的提高,启发智慧,创造无穷。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

学生动手是一种乐趣,动手过程是思维和认知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操作,用各种感官去感知知识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过程。如,在一年级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后,为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它们的认知,我用这些图形的学具拼成了一艘精美的轮船,展示在学生面前说:“老师手上的图形是由我们刚学过的图形拼成的,同学们也想拼拼吗?我们来进行拼图游戏怎么样?看谁拼的图案最漂亮。”这样,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动手拼图的兴趣,学生非常认真地拼起来,结果拼出了各种不同的图案,如,小汽车、小动物、人物、树木等。对于学生的作品我给予了充分肯定,及时表扬和鼓励。游戏后,我让学生数数自己拼成的图案分别由什么图形拼成。这样在游戏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价值,更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

二、抓住时机,实施动手操作

1.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时,实施动手操作

思维的灵活性要求思维出发点要准确,思维方法要多样,想象广阔,方向灵活,要善于变换思维角度。在小学阶段让学生进行实际动手操作,对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如,在学生学习了各平面图形的面积以后,为了加强学生对它们的理解,我让学生拿出一张面积为1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张,要求学生将它一刀剪成两半,再将两半纸张进行拼组,拼成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想想有几种剪法。学生经过认真的思考与讨论,反复的动手操作,想出了许多不同的剪法,拼出了许多不同的图形,有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通过这一剪一拼,学生很直观地认识到自己所拼的这些图形与这个正方形的面积都相等,都是16平方厘米。而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些面积公式的内在联系,我让学生具体计算自己所拼图形的面积。一剪一拼加一算,使学生进一步梳理了这些几何图形的面积知识,加强了对这些知识的分析与整合,完成了知识的内化,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时,实施动手操作

思维的独创性要求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作出与众不同的、有创见的设想和想法。数学教学可以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让学生自己尝试求和,有的学生拿起半圆量各类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再把3个度数相加求出内角和是180°。也有个别学生采用割拼法,动手割拼各类三角形的三个角,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形成表象,再利用这一表象思维上升到逻辑思维,突破了抽象概念学习的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3.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求异性时,实施动手操作

小学数学要培养学生高效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纠正学生思维的单一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求异性。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可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保护思维的求异性。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可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进行计算。如,算8+6,我让学生用8根黑火柴与6根红火柴进行演示,结果出现了以下几种合并过程:(1)将两种火柴棒合并在一起,然后一根一根地数,从1数到14;(2)将黑火柴逐个放入红火柴行列中,边放边数,从7数到14;(3)将红火柴逐个放到黑火柴行列中,从9数到14;(4)从8根黑火柴里拿出4根与红火柴凑成10根捆成一捆,再把余下的4根合并过来,从而得到14;(5)从红火柴里拿出2根与黑火柴凑成10根捆成一捆,再把余下的4根红火柴合并过来,从而得到14。(6)从黑火柴和红火柴里各拿出5根凑成10根捆成一捆,再把剩下的3根和1根合并成4根,最后将10根和4根合并起来得到14。有的学生还有不同的合并方法,我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后,引导学生对这几种方法进行比较,学生马上就明白第一种方法最慢且容易源于:论文写法www.618jyw.com
数错,第五种方法最快且不易错。这时,让全班学生再观察一下后面几种合并方法,就能很容易地概括出凑十法的思路,而且能自觉地接受用大数凑十来进位加的方法,培养了计算能力。同时,通过几种方法的分析比较,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保护了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具,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学具操作中发挥潜力,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学具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作者单位 福建省漳浦县石斋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